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 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要闻 >>  普通要闻 >>  正文
对“保姆式”帮扶说“不”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31日 10:01:09  来源: 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号召,将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全局的重中之重上来抓。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诠释了党委政府“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决心。然而,脱贫攻坚中出现的“保姆式”帮扶,不仅让贫困群众心存“等靠要”思想,还无形之中“引导”贫困群众将扶贫带来的利好变成帮扶的天经地义。

  “保姆式”帮扶是一种坏作风。有些地方为了完成扶贫任务,凸显指标成效,力求扶贫考核排上好名次。迎检时要求驻村扶贫队员划片包干“包装”扶贫成效,到贫困户家里打扫卫生、送慰问品,讲好话,变相“恳求”群众在检查时“多多美言”。

  凡此种种,只会让贫困群众逢扶贫干部喊穷,遇村干部就问有啥“好政策”,每到建档立卡户、低保动态调整,就踏破村委会大门,大好的农忙时节不去田间地头,却在“争贫”、“比穷”上“踏破铁鞋”。

  有媒体报道,外出打工的哥哥勤劳肯干,盖不起一套房子,懒惰成性的弟弟当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却近乎无偿地获得一套房子。如此案例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并非个案。这恰恰证明了精准扶贫在给贫困户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因未兼顾多数非贫困户的“公平”带来了埋怨和不满,在养懒了贫困户的同时,也挫伤了非贫困户的积极性。

  精准“滴灌”,扶贫又扶志,才能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帮助少数贫困户脱贫的同时,不能忘了兼顾多数非贫困户的“公平”,要因地制宜出台相应政策在“兜底”和“普惠”之间找到平衡点,解决好贫困者与非贫困者之间的“矛盾点”“分歧点”。同时,要着力破解群众“等靠要”思想、感恩意识淡化、陈规陋习泛起等问题,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扶贫干部入户走访与群众交心谈心,树立典型,想方设法鼓励其自觉主动脱贫,变“输血”为“造血”。

  作者:李娇(大理州云龙县长新乡豆寺村大学生村官)

责任编辑:邢路扬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