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要闻 >>  普通要闻 >>  正文
莫让扶贫“变了味”,要让贫困群众不怕“被打扰”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4日 10:20:45  来源: 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姬祥虎)“各位领导:本人已脱贫,请不要再来打扰了。”当扶贫干部联系好贫困户进行回访,自掏腰包买米、买油,“私车公用”翻山越岭来到该农户家时却吃了“闭门羹”,只见墙上留下了这句话。按理说,扶贫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当前正积极推进的大事。为了干好扶贫工作,无数党员干部远离家人、顾不上吃饭休息,甚至有不少人累倒在岗位上……但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贫困群众怕“被打扰”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

  透过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贫困户怕“被打扰”绝非某个单一因素所致,我们也坚信这些贫困户起初对扶贫干部的到来,肯定是非常欢迎的。但在开展脱贫帮扶工作中,部分地区依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迎接“检查”各级层层施压,将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填表”,扶贫干部看似每天过着“5+2、白加黑”的帮扶生活,但实则已经脱离了群众,使扶贫工作“变了味”。

  在落实帮扶举措时,种子刚种下、猪仔刚入栏便上门统计成效,要贫困户积极配合;入户走访时,进门前先和贫困户拍一张,进门后再和帮扶物资来一张,一通“乱拍”后便让贫困户在扶贫手册上签字、按手印,哪怕不会写字也得来“两笔”;在迎接检查时,要随叫随到、提前准备,三天一大检两天一小检;加上干部不定期入户,贫困户远门不能出,地里的活也做不了……面对层出不穷的形式主义,贫困群众内心的无奈和反感可想而知,出现怕“被打扰”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统计贫困户基本信息、建立系统的脱贫攻坚材料是必要的,但当精准扶贫陷入“精准填表”的怪圈后,变成了广大贫困群众和农村的“额外”负担。此前也有媒体报道,一个贫困户光身份证号就填了两百多次,一个村打印资料就花费两万多元,一个乡为了迎接一次检查光打印费就花了10余万元。像这种费时、费力、费钱却又不讨好的事情我们应该杜绝,精简填表、考核、评估任务是我们每一个贫困群众和帮扶干部的期待已久的事情。

  此外,有些扶贫干部在开展帮扶工作中可能偏重于物质帮扶,而忽视了精神上的帮扶。用心为贫困户算账、替他们办理各种政策优惠,免费送各种“好处”……做这些固然是好事,但脱贫无法用这种“送好处”的方法来完成。扶贫要精准,要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部分扶贫干部应该摸准贫困户的真实心理、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最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欲望。

  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下了“大力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而“变了味”的扶贫工作却让扶贫成效大打折扣,加重了基层负担、耗费干部心力、损害干群关系、浪费扶贫资源。为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我们的各级扶贫部门应潜心总结经验与不足,扬长避短;帮扶干部应该多些真抓实干、少点“花拳绣腿”,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让贫困群众不怕“被打扰”,从精神和物质上实现同步“脱贫”。

责任编辑:邢路扬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