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刚过,“抢票”再也不是岩改操心的事情了,他正在自家那2亩无筋豆田里采摘豆子。“以前出门打工,家里的这几块田,冬天就晒了太阳。现在在家种无筋豆,公司包收,前几批就卖了4000多元,地里正在长的估计也差不多。”
佤族菜农带薪学艺
“10点前就要采收完,送到县城的分选厂。”普洱市西盟绿润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派驻莫美村种植基地的技术人员刘艳青忙着指导农户抓紧采收无筋豆,他随手拿起几根无筋豆说,“这样的无筋豆就是最好的,不鼓米,条直、颜色脆嫩。”刘艳青在西盟一待就是三年,从当年苦口婆心上门请农民种植,到如今农民提前就要问他下年计划。
“三个放心,两个百分百”是无筋豆能在西盟开花结果的关键。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引进产销企业,让企业放心发展;企业与农业部门全程技术指导,让生产放心;企业签订合同,保护价收购,让菜农放心。企业无偿提供种子、地膜、肥料、农药,生产技术全程指导,100%让菜农零资金投入;农民提供土地,企业100%全收购无筋豆。
50岁的岩特种了2亩,目前已收到现金9000元。“以前主要是种水稻、玉米,地是我们家的,无筋豆是他们教我们种的,搭架、打药他们都来教的。”
“竹竿多少钱一棵?”
“不要钱,自己的竹林就有,出点力气扛来就行,要多少有多少。”
菜农只需要投入竹竿,就地跟着学习种植无筋豆,没有一分现金投入,学技术扎实,生产得多就能多卖钱。
“在自家门前,菜农就能‘带薪学艺’,把课程开设在田间,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省农业农村厅派驻西盟县的总队长郑青江带着队员查看生产基地,为即将召开的无筋豆生产现场会做好筹备。
“水稻—无筋豆—无筋豆”
无筋豆所在的种植基地莫美村,是全县唯一的河川水稻连片种植区,“水稻—玉米”的种植模式年复一年。村民的玉米堆满了屋顶,现金收益寥寥无几。
提高村民现金收益是摆在工作队跟前的难题,鼓励过村民冬季种植蔬菜,但苦于没有规模、没有市场,仅有县城农贸市场能销售一小部分。
“两亩田同一天收获,就能把县城菜市场价格降到回家路费都不够,卖一周都卖不完。”村里面最早种过菜的娜青对当时卖不出去的情况,仍历历在目。
长达7个月的冬春季节,10~25℃的气温最适合无筋豆种植,前后错开雨季,保证前茬水稻生产,经过选址、试种、调整,“水稻—无筋豆—无筋豆”一年三种的模式在西盟推开。 “一亩的水稻基本够三口之家,两茬的无筋豆种植,每亩至少能收益8000元,完全是种金豆子了。”莫美村村委会副主任娜勒算了笔帐。
与雨季赛跑,赢出了两茬生产的空间。水旱轮作是当前最生态的种植模式,不仅农民的口粮有了保证,而且冬季无筋豆病虫害少了很多,为绿色西盟、绿色无筋豆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
“企业+经纪人”
无筋豆从采摘到食用,常温状态下仅能存放2~3天,之后失水萎蔫,商品性大打折扣。
建基地、建冷库同步进行,西盟绿润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入730万元,建起7个600立方的冷库,至少可以覆盖西盟、澜沧等地3万亩无筋豆生产。
“分级分选后,全程冷链运往新发地批发市场,到市场与地里刚摘出来的一样鲜嫩。”西盟绿润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小琴介绍。
四户菜农正在一辆三轮车旁交售无筋豆给经纪人娜英。娜英不仅自己种植无筋豆,还帮公司统一收购村民的无筋豆。像娜英这样经纪人,在班母、莫美每个村都有五六个,“企业+经纪人”的模式拉近了菜农与企业的距离,为无筋豆的生产与销售铺平了道路。
作者: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