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扶贫动态 >> 正文
马鹿塘:山花烂漫好时节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1日 11:03:57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马鹿塘:山花烂漫好时节

  “五一”小长假,马鹿塘4000亩高山杜鹃开成了花海,众多游客长途跋涉,奔向这个昆明市海拔最高的乡镇。

山花烂漫好时节

  盛花期到来之前,当地群众就准备好了火腿、蜂蜜、苦荞面等土特产品,只待欢迎远方的客人。据统计,景区开发已开始辐射和带动周边3个村委会1000多户、近4000人增收。这个假期,景区3号入口附近的农家乐天天客满。

  “4000多亩杜鹃花海年年如期绽放,为什么直到近两三年才一下子蹿红,而且慕名而来的游客会有那么多?”马鹿塘乡党委书记李本雄曾这样问基层干部群众。

  如今,干部群众都想明白了: 没有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杜鹃花海景区根本建不起来,进村公路、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也不可能建得这么好,外面的游客就算想来,一条路就能把他们挡在山外边。

  马鹿塘乡是禄劝县两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乡之一,10个村委会有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50户5013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摆脱贫困,一直是马鹿塘人的心愿。对马鹿塘人而言,决战贫困,他们有强大的精神支撑,那就是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马鹿塘精神”。

  阿角岔——金沙江畔的一个小村,隶属于马鹿塘乡撒马基村委会,与四川省会东县仅一江之隔,“马鹿塘精神”就诞生在这里。

高山杜鹃

  20世纪80年代,阿角岔村一半人住土房,一半人住茅草房,有的甚至连玉米饭都吃不饱,缺水是最大的障碍。1985年5月,在村民邹鲁华等人的带动下,阿角岔村民在一份“生死状”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再一次为水而战。“生死状”的核心内容有4条:一是发生安全事故自己负;二是投资人员自愿报;三是有了受益平均分;四是工程失败自己忍。全村19户人家有15户75人参与,每人出资10元,共计750元。

  “当时工具有限,基本上是用手刨、靠锄挖,用木推车运沙土。”已年过六旬的邹鲁华说,挖隧洞是整个工程中最难的,大家在1.5米高的洞里用煤油灯照明,干一天活出来感觉每个毛孔都散发着煤油味,脸、耳朵、脖子、鼻孔全是黑的,连咳出来的口痰也是黑黑的。后来考虑到健康问题,不得不改用猪油灯照明,为了凑猪油,有的妇女还把头发剪了卖了。期间,邹鲁华被沙石泥块砸倒过,村民袁朝周跌下山崖摔断了两根肋骨……

  面对重重困难,阿角岔村民不放弃、不退缩,终于在1986年打通了一段175米长的引水隧洞,并修通了从洞口直通村里的水沟,全长3.5公里。从此,阿角岔不再缺水。

  2016年,禄劝县全面打响脱贫摘帽攻坚战,发源于阿角岔的“马鹿塘精神”,犹如一道精神之光,照亮了全县的扶贫开发之路。

喜迎八方游客

  “3年脱贫攻坚下来,我们的‘马鹿塘精神’已经升华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业。”李本雄说,在“五个特别”的激励下,马鹿塘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马鹿塘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素有“高山顶上丁字凹”之称,但马鹿塘干部群众硬是在崇山峻岭间凿刻出一条条蜿蜒回转的盘山道。3年来,全乡实施硬化通村道路40条112公里,通村道路开挖及改扩建14条56公里,村内道路硬化16.33万平方米,打通了贫困群众通往山外的致富路。

  30多年前的“马鹿塘精神”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焕发出愈加夺目的光芒。

  2016年以来,全乡实施宜居房建设979户、农村危房改造2812户,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修建水窖90个、水池25个、坝塘4座、提水工程1件、沟渠3100米,铺设饮水管道23000米,自来水入户率100%;种植重楼352亩、烤烟2280亩、波菱瓜1327亩、花椒475亩、中草药608亩,产业增收取得实效……2018年,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64元,全乡已脱贫1514户4912人。根据昆明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马鹿塘乡拟于2018年退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乡(镇)。

喜迎八方游客

  山花烂漫好时节。4月30日,我省33个县(市、区)宣布脱贫摘帽,禄劝县榜上有名。李本雄激动地说,马鹿塘乡将全力推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进一步打响杜鹃花海名片,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全力推进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提升,鼓励人民群众发扬新时代的“马鹿塘精神”,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用艰苦奋斗创造新的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见证精神的力量

  阿角岔是金沙江边上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庄,但源于此而形成的“马鹿塘精神”穿过30多年,进入新时代,更激荡磅礴之力,成为推动禄劝县全力脱贫攻坚的重要精神力量。

  源于阿角岔,马鹿塘乡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曾褪色。双龙潭的水源源不断奔流进阿角岔,使村里成片的黄果树郁郁葱葱,房前屋后的葡萄藤、芭蕉树等长势喜人。欣欣向荣的景象,更坚定了阿角岔人发展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乡里发生泥石流冲毁了进村硬化路,村组就想方设法做预算、打报告,一边争取公路改道项目,一边自筹经费,不管过程多么艰难都不曾轻言放弃。

  源于阿角岔,马鹿塘乡诚信守约的契约精神令人感佩。30多年后的今天,村民仍践行着“有了受益平均分”的铮铮誓言,每家每户按计划取水、用水,没有谁打破规则、扰乱秩序,更没有出现偷水、盗水的情况。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马鹿塘组织沟渠维护、村庄管理等工作,大家按照相关约定和共识积极投工投劳、出资出力,处处体现出重信守约的精神风貌。

  源于阿角岔,马鹿塘乡感恩前行的道德风尚历久弥新。“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脱贫攻坚给当地面貌带来巨大变化的今天,村民仍把1985年动工修建的这条沟渠叫作“八五沟”。常怀感恩之心的他们,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要举行纪念仪式,追忆过去,畅想未来。深深感受到党的好政策,更加感受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马鹿塘乡干部群众响应党的号召,更加全力投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记者 茶志福)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