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他只有“一只手”,但在脱贫路上却不低头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5日 10:10:39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姬祥虎)身材瘦小、皮肤黝黑,左手手肘以下肌肉全部坏死且干瘪半吊着……这是贫困户杨恩信给王留名的第一印象。

  2016年10月9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边防委办公室主任王留名与自己的挂钩户杨恩信,在一问一答中结束了初次交谈。为数不多的话语中,王留名也能感受到杨恩信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而刚进门时的失落感也在交谈中逐渐散去。

杨恩信

  刚开始怕引起杨恩信的忌讳,想问却不敢问他的手究竟是怎么残疾的?后来经过长期走访交谈才得知,杨恩信的手在十几年前被断落的树枝砸中,当时因为家里穷没有及时治疗而失去了一条臂膀。由于文化程度低又干不了重活,在10多年里杨恩信学着用一只手种地、做工匠,全家人也一直在困境中苦苦挣扎。

  2015年,杨恩信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距离县城6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搬到了项撒搬迁点。如今新房建起来了,作为挂钩帮扶责任人的王留名由衷地感到高兴。但在核算家庭收入时,王留名再次“紧张”起来,因为杨恩信家离3500元的脱贫指标还有一定差距。

  “凭着自己有泥水匠技术,他和大儿子在外包揽了一些小工程。而妻子则在家养猪、养鸡,脱贫应该没有问题。”在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杨恩信家享受到了建房政策、产业扶持资金及包联干部的长期关照,因为穷怕了,原本也觉得能享受国家扶贫政策是理所当然的,但看看身边发展致富产业的村民越来越多,不甘现状的他也“坐不住”了。

  在邻里乡亲眼中,杨恩信也是一位踏实勤劳、为人和善的好邻居。为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杨恩信积极利用扶贫政策,先后入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腾岭养殖专业合作社;而自己也积极发挥懂泥水匠技术的优势,和大儿子就近找了一些工程,并组织人员一起干;其妻子则参加了种养殖技能培训,发展能繁母猪养殖。

杨恩信和王留名

  到2017年底,杨恩信打电话告知王留名称自家的经济收入已经超过了脱贫标准。后来经过综合评估,县、乡认定,杨恩信家于2017年顺利实现了脱贫。在扣除各项成本支出后,2018年杨恩信家实现收入42863元,人均纯收入达10715元。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手上有余钱,杨恩信配齐了家电,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挂钩干部这么尽力,我自己再不努力对得起良心吗?仅仅实现脱贫还不行,我要再加把劲,力争几年后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从“见人就躲”到“抬头挺胸”,从“认天命”到“不信命”,如今的杨恩信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他的自强之路也越走越宽了。

责任编辑:赵家琦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