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Brother Open it》!云南这首英文扶贫歌红爆网络 先听为敬!
最近,一首扶贫英文歌《姐夫开门》红爆了网络!而在歌曲背后则是一段“云南故事”。
福生是“大故事”里的小人物
《姐夫开门》唱的是大龄农村青年福生,从前过着贫穷的生活,经常找姐夫借钱维持生计,导致姐夫每次都躲着他。后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之下,通过努力脱贫致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了自己的房子,有了摩托车。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还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找一个媳妇儿,成立自己的家庭。
土土说:“有朋友说,在一些贫困的地区,光棍的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我觉得这也是反映贫困的一个指标。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把脱单跟脱贫联系在一起,写一首歌,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便是土土创作《姐夫开门》这首歌的灵感来源。土土想从一个小人物身上发生的变化,讲述扶贫故事。
“福生”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福生”,他们命运的悄然变化,也是扶贫攻坚成绩的变化。
让老百姓听得懂的音乐才是好音乐
和之前的《土鸡蛋》《大鸡大利》这些歌一样,《姐夫开门》土土选择了比较轻松、幽默的语言,具有云南特色的旋律进行创作,采用老百姓都能听懂的方言进行演唱。
土土说:“我的音乐不需要用太拗口的词藻,唱的都是家长里短,要让老百姓觉得我写的故事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儿一样,他们听得懂是最重要的。”
土土周末拿着一部手机,到昆明周边的工地,村庄,拍上一些劳动的画面,田野的风光,必要的时候亲自上阵,回去一通剪辑,《姐夫开门》的MV就完成了。
作品初步完成了,土土开始有了新的担忧,“我用了云南元素来呈现这首歌,省外的听众能不能听懂,这是个问题。考虑到上海跟广东这两个地区的语言跟普通话差异很大,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懂这首歌,我就请了这两个地方的朋友听,听不懂的地方我再进行修改,让更多的人能够听懂。后来我又把我的作品带到了红河州的一个苗族山区去演唱,看少数民族能不能听得懂,后面他们能够跟我互动,就说明他们可以听懂。”几经修改之后,《姐夫开门》的民谣版就出炉了。
尝试让外国人听懂云南故事
土土说:“我觉得文化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能够把我们的歌曲变成英文版,让他们听懂我们云南的故事,这样他们更接受理解我们的文化。”
这是土土想把这首扶贫歌改成英文的初衷。
想用英文唱出云南的味道可不容易,土土尝试翻译、修改了好几稿,还是不够满意,觉得有些地方很拗口,于是又请了几位资深的英语老师进行矫正。“英文的音节比较多,单一个词就有好几个音,但像我们中国人说话,一个字就是一个音,所以唱中文和唱英文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中文的重音和英文的重音差别很大,这也是我在翻译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困难。”
几经波折,土土的英文版《姐夫开门》才得以完成,6月11号,土土参加了一个外事的演出,演唱《姐夫开门》的英文版后现场反响很好,在上传网络之后,瞬间爆红。
音乐要“土土”的才真实
土土其实真名“杨育坚”,他的音乐灵感大都来源于现实生活。
“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可能是乡愁吧,我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到农村采风、文艺演出是土土一直以来的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土土感受着这些年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这也是“土土”这个艺名被很多粉丝们喜欢的原因。
土土回忆,自己曾经也有一段时间把自己关在录音室里面,冥思苦想,最终也没有作出好的音乐作品。所以,他喜欢让自己的音乐更土一下,更接地气。
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带有励志元素,少数民族色彩……在过去,土土写过各种题材的歌曲,这些歌曲都关乎于百姓生活。土土想讲好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故事。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把云南的好山,好水,好吃的食物,好玩的地方介绍给更多的人。
对于云南音乐的热爱,土土说:“我记得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德昂族的民间艺人,他的一番话对我产生的很深的影响。
土土说:“我们每个少数民族都是一盘菜,只有每一个民族把自己的这盘菜端上来的时候,大家一起共享,才能成为一桌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