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典型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扶贫典型 >> 正文
见证巨变!小多姑的贫困发生率从88%降至0.02%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7日 10:58:11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李熙临)村民李存学算是小多姑社区巨变的见证者之一。住宅从草房、瓦房到二层小楼,经济来源从“卖洋芋苞谷”到土地流转加务工所得,一年比一年好的日子对李存学来说是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现在不一样了,还要学点技术才能长远。”刚结束当天上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赶回车厘子基地的李存学一边松土盖好化肥,一边和记者进行着交流。

李存学接受记者采访

  小多姑变了。这个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纯白彝族村落在脱贫攻坚进程中甩掉了“穷帽”,贫困发生率从超88%降到了0.02%。

  过去:长期封闭制约了全村发展

  “2013年的时候,社区人均收入才1000多元。村里房屋开裂,村内环境可以说是脏乱差。”金所街道党委副书记、主任马如林介绍,小多姑社区的贫困让他印象深刻。

  由于位处山区,远离城市经济发展区,加之交通不便,小多姑社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尽管人均拥有11.8亩的耕地资源,但劳动力素质的普遍偏低导致生产力低下,传统的耕作方式,严重制约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进而影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七种植

  同时,长期以来,家族、宗族势力的影响一直存在于小多姑,村“三委”班子不团结,在群众中间缺乏威信,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很好带领群众实施脱贫攻坚。2014年,小多姑村党支部被确定为全市48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之一,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主要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工作。”马如林介绍,作为全县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以来,通过各级各部门,尤其是省政协、市纪委、县国税局等挂钩对口帮扶单位的积极努力,小多姑的通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网络、电路、水利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但脱贫的道路依旧任重道远。

  现在:多种收入让群众享甜头

  小雨过后,阴云未散,村民周华富站在路边看着远处一隅田地,打开了话匣子。“就在那,我一次要从地里背三大包洋芋,再走个七八百米,才能装车运走。”

  曾经,广袤的土地资源并未给小多姑带来本该与之相匹配的收益。由于地处半山区,特殊的岩溶地质状况使得小多姑的耕地保水能力差,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当地村民在长期单一繁复的农事中渐趋疲软。

  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总投资约5500万元,涉及8000余亩土地的土地平整项目在小多姑落地实施。“土地平整项目不仅保土,还能减少村民的劳动成本。”寻甸县民族中学派驻小多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开诚说。

  项目中的机耕道建设完善工作,为提升农户生产效率做好了扎实的保障;农户耕地平整清理工作,帮助农户清理掉了阻碍生产的巨型石块;水窖检查工作查明了各个水窖的基本情况并积极地进行了整改完善……通过为期半年多的土地平整项目,切实改善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户耕地利用率。农户不管驾驶农机车辆还是驾着马车,都可以更快更安全地到达自家耕地。

  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了,下一步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在2015年引进车厘子产业的基础上,小多姑社区于2017、2018年先后引进了构树、三七,并开始了大规模的连片种植。

到车厘子基地务工的村民正在休息

  社区的三项产业都采用租地加聘用本地劳动力模式,不仅将小多姑社区的土地很好地利用,而且为农户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他们不再只通过耕作来获得收入,开始选择将土地流转一部分出去,再到产业基地务工。这样的综合性收入方式,成为了小多姑人的争相之选。

  小多姑二组村民周松华就尝到了甜头。“自从土地平整和流转后,我感觉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周松华站在三七大棚里向记者介绍。在流转100多亩土地后,他不仅得到了地租收益,还在三七地里务工,精神劲儿十足。

  未来:乡村旅游“整装待发”

  当然,周松华只是小多姑群众今非昔比的一个缩影。在三七基地、车厘子基地、构树基地,前来务工的小多姑村民毫不吝惜地向记者表达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感,他们既感念社区的改变,也对未来充满希冀。

  “这些改变主要还是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以及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说这话的是小多姑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志良,一个说到小多姑发展时不得不提的“领路人”。

吴志良(左二)正在与大家讨论下一步计划

  初到社区上任,干了近30年基层工作的吴志良即感挑战之艰,责任之重。“我刚来的时候,你可能无法想象——外来人都不理会,你跟他们说话,人转身就走开了;干群关系也不好,各干各的不说,老百姓还不认……”吴志良决定,从整顿党组织入手。

  到任后,吴志良积极组织召开社区工作座谈会,与社区干部、驻村队员、村组干部交心谈心,同时进村入户,把社区300多户农户全部访遍,与群众拉近距离,了解群众所思所想。随着工作的开展,不仅扭转了社区以往组织凝聚力不强,干事创业氛围不浓的软弱涣散和缺乏精气神的不良态势,还大刀阔斧移风易俗,一改之前婚宴举行16天的陋习,盲目攀比之风也得到了很好抑制。同时,吴志良还带领村“三委”着手进行危房拆除及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让小多姑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建蓄水池、架设水管等,将水源倒抽,基本解决了小多姑此前仅半年饮水期的窘境。

职业技能培训在小多姑已成为常态

  “当然现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饮水问题要进一步解决,集体收入薄弱的难点也亟待改善,我们还需要想方设法再为小多姑人增加收入。”吴志良对此也早已有了打算。“这些地方要发展成果园,供游客采摘,再建些农家乐,由党总支带头,在小多姑发展乡村旅游。”吴志良对此信心满满,他还计划将机耕道发展成自行车道,打造民族节庆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

  话语间,雨后斜阳洒下,小多姑的清丽美景尽收眼底。而此时,村口的500亩土地早已“整装待发”,它们或将成为小多姑未来不可或缺的新经济增长点。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