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要闻 >> 普通要闻 >> 正文
西畴“愚公”苦干12年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9日 09:55:04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姬祥虎)7月4日至8日,由中央网信办、云南省委网信办共同组织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采访活动(云南站),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西畴县的脱贫攻坚一线。来自中央、省州市的多家媒体记者,将对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感人扶贫脱贫故事、典型经验做法等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视频:姬祥虎 摄

大山里的岩头村。姬祥虎 摄

  没有到过西畴,你无法想象西畴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不走进西畴,你难以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西畴精神”。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西畴人民,他们缺地缺水缺资源,唯独不缺的是精神。

  “铁锹断了,换;手磨破了,忍;人滚下坡去,爬上来再接着干……”历时12年,由全村15户群众自筹经费、投工投劳、克服困难,在进村必经的悬崖上用双手“凿”出了一条1公里的进村道路。

  行路难,是岩头村祖祖辈辈最头疼的事;因位于大山深处的百米悬崖峭壁上,岩头村也由此得名。“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在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的带领下,全村群众坚持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西畴精神”的真正内涵。

岩头村曾经的入村路狭窄且危险。西畴县委宣传部 供图

村民们齐心协力在悬崖上凿出了一条幸福路。西畴县委宣传部 供图

  苦熬下去的结果,只会一辈子受穷!

  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李华明,从小生活在西畴县西洒镇岩头村。该村四周被大山包围,进出村只有一条狭窄且危险的悬崖小道。

  谈起以前的生活,李华明似乎有着吐不完的苦水。村里有人生病,只能用担架抬到医院救治;孩子们在两公里外的学校读书,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村民们卖猪,要请人把猪抬出去,光工钱就能花掉卖猪钱的一半,甚至还发生过猪和人一起掉下悬崖的事情……

  但令人更为揪心的是,这个只有15户村民的小寨子便有6个讨进来的媳妇,因忍受不了村里的艰苦条件,选择了外出改嫁;而村里的小伙子娶媳妇也很难,根本没人愿意嫁进来。环境本来就很恶劣,再没有了娶妻婚嫁,岩头村的未来显得更加迷茫了。

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姬祥虎 摄

  “我们不能再这样苦熬下去,苦熬下去的结果只会一辈子受穷!”看到周边村寨纷纷建起了进村入户路,饱尝交通闭塞之苦的岩头村干部群众,终于下定决心要干件大事,那便是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作为村民小组长的李华明也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他便暗下决心: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带着大家把进村道路彻底打通。

  早在2002年,村组班子就动员群众户均集资5000元,开挖村子到岩口800米长的路段,用了整整9年时间。尽管在修路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早日修通进村路”的火苗,在群众心中一直未熄灭。

  “最后的200米,是最险峻、最难修的!”回想起当时在悬崖上开山凿路的情形,李华明直呼“很不容易”。面对悬崖下有农户、高压电线,在最险的地方既不能用机械施工、也不能施放炸药,甚至还有跌下悬崖的危险……由此可见,当时开凿这条“天路”的确很不易。

媒体记者在岩头村合影留念。陈明凯 摄

  纵然困难重重,他们依旧坚守初心

  到了2007年,李华明再次动员大家,倡导每户集资3000元,下决心要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当时的3000元钱,是群众们一年的经济收入,为了筹够这笔‘修路款’,他们有的卖猪卖牛,有的到外面打工筹钱,这让我很感动。”在采访中,李华明满怀感慨地说。

  当李华明把继续修路的想法告诉大家时,村民和他打赌,“你要是能把这条路修通,我就拿手板心煎鸡蛋给你吃!”李华明认为这句话既是奚落也是鼓励,“因为修路是绝对不能打退堂鼓的”。

  在村里,大部分村民还是和李华明有着共同的想法。为了筹够“修路款”,村民李光祥全家选择到安徽打工。但不幸的是,在工作中他不小心被机器绞断了右手,从此变成了一名残疾人。于是,厂里给了李光祥3000元的工伤补贴,但他一分没用,第二天就将钱寄了回来,叫他母亲拿来交修路的费用。“当时我很感动,也流泪了。”再次谈及这件事时,李华明仍不停地抹着眼泪。

媒体记者观看岩头村凿崖修路改变的微电影。姬祥虎 摄

  当村民们得知这件事后,纷纷表示,李光祥连治手的钱都拿来修路了,我们没有理由不交钱!于是没过几天,修路的集资款又凑齐了。

  关于李光祥捐资修路的故事,还远远不止于此。为了打通这条进村路,李光祥家欠下3万元外债。当小儿子的北京民族大学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时,这个盼望已久的好消息却成了摆在全家面前的大难题,因为家里已无力再供儿子继续上大学了。

  “爹,供不起我算了!我能理解,只要这条路能修通,我也是觉得很值得……”当李光祥转述儿子的这句话时,他充满辛酸的泪水正刷刷刷地往下流。但好在李光祥的小儿子并没有放弃学业,在其朋友的建议下,借了6000元的助学贷款在云南读完了大学。如今,他和本村一位女大学生即将结婚,而他们也是村里目前唯一的两位大学生。聊起小儿子即将结婚的事情,李光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村民李光祥。姬祥虎 摄

  在修路过程中,些许碎石将位于悬崖下的民房瓦片砸烂,作为村民小组长的李华明,便将自家房顶上的瓦片拆去作为补偿。“作为村干部,我觉得这件事必须去承担,再说了,总不能让我去拆村民家的瓦片吧?”李华明笑着说。因协调公路占地问题,有的外村群众出口骂李华明、嘲讽他,还有将他逐出家门的,但这一切他都忍住了。

  为了打通这条“天路”,李华明虽受过无数委屈,但也经历了很多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在岩头村,还有很多像李光祥家一样的村民,为了修通这条路,他们自愿倾其所有,却也无怨无悔。

李华明向媒体记者介绍修路情况。陈明凯 摄

  坚守12年,终于打通进村的最后一公里

  自2003年开始,李华明共发动村民筹集了21万元修路款,村里14人挥动着铁锹、举起铁锤、舞动铁撬,向悬崖峭壁宣战。用铁錾击平路面的硬石、用双肩从山间地头扛来石块备料,甚至用绳子系在腰间在岩壁上凿炮眼……仅剩的200米悬崖路,他们足足修了3年。

  历经12年的坚守和苦干,岩头村于2014年1月终于修通了长1公里的进村简易路。在不久之后,由西畴县政府出资1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20多天,顺利实现了进村道路的硬化工程,至此也圆了岩头村祖祖辈辈的通路梦。

  在修路的12年里,李华明几乎顾不上自己的家,特别是在打通悬崖的最后3年间,他从没种管过家里的田地,两个孩子又年幼在校读书,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落在了妻子孙兴辉的肩上。为了支持丈夫组织群众修路,孙兴辉也是忍辱负重,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李华明向媒体记者介绍修路情况。陈明凯 摄

  路通了,岩头村也具备了发展的条件。“路修通后,村里的好事一件连着一件、喜事一桩接着一桩,家家盖起了新房,户户吃上了自来水。”据李华明介绍,如今村里已建成养殖规模达500头的生猪养殖场,即将养殖1.5万只乌骨鸡、开办农家饭店等,村民们的住房已全部进行了危房改造,大家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了。

  现在,岩头村15户村民没有1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肯实干就一定有希望!”李华明坚定地表示,在冲刺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他将继续带领村民发扬12年如一日凿岩不止的精神,把岩头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