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光影故事 >> 视频 >> 正文
林下有业收金摘银 红河“林+N”铺就绿色发展新路子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9日 10:10:15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李熙临 通讯员 欧光辉)盛夏时节,红河两岸郁郁葱葱,欣欣向荣。

  “树多了,山绿了,水青了,来游玩的人更多了;不砍树,不毁林,也能致富。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好了,日子过得更舒坦了。”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乡间村寨、山头地间,村民们津津乐道。

  红河州委、州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立足山区林业资源丰富的实际,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探索“林+N”的生态扶贫模式,培育发展林药、林果、林菌、林禽等特色生态扶贫产业,闯出了一条绿色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

  林+药,增收致富

  穿行于元阳县通往新街、嘎娘、上新城、小新街、逢春岭5乡镇100多公里的公路上,沿线的桤木林满眼翠绿。桤木树下,草果、板蓝根等林下药材郁郁葱葱。这是元阳县推进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生态建设与林业经济实现“双赢”取得的丰硕成果。

林下作物板蓝根

  近年来,元阳县先后投入扶持资金1700余万元,在5个乡镇沿线100多公里的退耕还林区新植草果6.8万亩,草果种植面积累计达11.5万亩,带动4万多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走出了一条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实施人工种植桤木和桤木林下种植草果等药材的成功之路,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红河模式”。

  红河州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倾斜、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鼓励贫困山区优先发展中药材产业,推广“公司+基地+党支部+农户”“合作社+基地+党支部+农户”“党支部+大户+农户”等发展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由企业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培训,贫困群众提供土地、劳动力,双方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利润增长和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双赢”效果。

林下草果产业

  目前,红河州共发展以草果、板蓝根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250万亩,带动4万余户16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林+果,收金摘银

  除了林下中药材产业,红河州还以涉林涉农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引领带动,在贫困山区发展核桃、苹果、油茶、桃子、柑橘、猕猴桃、荔枝等林果业。目前,全州林产业基地规模已经达1206万亩,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8家,林农专业合作社384个,带动10万余户40多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丰收的猕猴桃

  以屏边县为例,当地利用其“立体小气候”优势,采取“党总支+合作社联农户连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技术服务+互联网(营销)”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资金跟着农户走、农户跟着新型经营主体走、新型经营主体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需求走”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油茶基地

  “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我家种了10亩猕猴桃,去年收入超过6万元,今年达到了7万元。” 村民李云超说。屏边县探索猕猴桃、荔枝等栽培技术,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建成了荔枝、猕猴桃母本园各1个,带动1200多户贫困户增收,年户均增收1.6万元。

  林+菌,富民捷径

  在泸西县三塘乡李子箐村,遮阴网下,一丛丛褐色的羊肚菌破土而出,欣喜地打量着新世界。

羊肚菌基地

  李子箐村引进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村农业合作社合作,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70余万元引进70亩羊肚菌种,每亩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收入实现56万元。

  石屏县北部的龙朋镇,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雨量丰沛,加之以云南松为主的33.5万亩天然林和62%的森林覆盖率,为松茸、干巴菌、鸡枞、牛干菌、花脚菌等野生名贵菌种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一座天然的野生菌资源宝库。近年来,龙朋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念好“山”字经,发展林下产业,逐步形成了野生菌采摘、交易、加工、销售产业化发展新局面,平均年交易量达300吨,产值1200多万元,带动2000余户贫困群众直接增收。

  林+禽,打响品牌

  “我养的是生态鸡,全部放养在山地的树林里,鸡吃掉草果林中的杂草和害虫,鸡粪用作草果树的肥料,生态又环保。”绿春县大兴镇贫困户白永生是山地鸡养殖户,茂密的杂木树林把基地遮得严严实实,林中一群群山地鸡在欢快地啄食。据白永生介绍,如今基地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10万元。

林下山地鸡

  绿春县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培育发展林下养殖,探索“林下养禽、禽粪哺林”的生态循环之路,既有效地解决了养殖业粪便污染问题,又打响了绿色产品的知名品牌。  

  近年来,绿春县鼓励农户发展山地鸡养殖,采取合作社的方式,将培育出来的鸡种苗交给社员饲养,实行“统一种苗、统一防疫、统一饲养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目前,全县已扶持发展2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山地鸡养殖示范基地30多个,养殖示范户106户,年创收300多万元,带动2万余户4万多贫困群众直接增收。

  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红河州立足林业资源优势,唱“山歌”、念“林经”,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党支部+农户“五位一体”的方式,发展林果种植、林下种药、林下养殖等绿色产业,通过探索“林+N”生态扶贫模式,实现特色产业多重覆盖,群众从绿色产业中喜获生态红利。

  2018年末,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0.9%,林业产值累计完成162.35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上,实现了“山上有林、林下有业、百姓有钱”的“三有”局面。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