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李熙临 通讯员 欧阳利兴 乐正学)距离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城40公里的清水沟村气候寒冷,人均仅有0.19亩山顶耕地,用水难以保证,生产生活条件的恶劣一度让当地群众吃饱穿暖都成了问题。
上世纪末,村民们陆续走出大山谋求生计。毕云就是最早一批外出的村民之一。“没有办法,地少,产量还低,根本养不活家人,只能出来打工。”
过上好日子是村里人的普遍愿望,村干部看在眼里却又无可奈何。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面对辖区3个自然村526户2098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8户 2015人,贫困发生率为95.6%的现实,他们立誓向贫困宣战。
“我们着力分析清水沟村的贫情,归结为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没有突出的产业支撑、志(智)三方面的问题。”清水沟村党总支书记毕文武介绍道。
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就明确了。脱贫攻坚春风化雨,2015年,清水沟村多方争取项目支持,修建完成了长10公里的进村水泥路。接着又分别建设了连通3个自然村,长达15.36公里的柏油路,硬化了村内道路。多年的通路愿望得以实现,村民们参与性、积极性空前高涨。
路通了,大部分群众的心也通了。村民们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诉求可提上日程,清水沟村党总支趁热打铁,一边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一边动员还在家里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改善人居环境。
“5年前我们这里还是破旧的民房,现在是一片一片的新房子,好在了。”村民毕同说。
近三四年间,清水沟村民陆续拆除旧房换新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一些常年整户外出的危房户不愿改、不想改。村党总支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外出做动员,最终56户危改全部启动,实现了危房清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经过6年的攻坚克难,清水沟村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群众一呼百应大战脱贫攻坚。没有支柱性的产业,就外出务工,把外面的钱挣回来。
截至目前,清水沟村外出务工的村民有145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的69.1%。2018年,清水沟村仅务工收入就达3426万元,人均16329元。全村建档立卡的478户2015人中,已有455户1966人顺利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也由95.6%下降至2.47%。
“2018年,我们清水沟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257元,已基本达到户脱贫、村出列的标准,2019年内可顺利实现脱贫出列。”驻清水沟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徐永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