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饮水思源!他从贫困户“变”成了扶贫人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8日 09:40:55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姬祥虎 通讯员 杨全伟 朱睿)今年26岁的杨友望,家住昭通市大关县吉利镇尾甲村。曾经这个偏远的山区村寨基础设施落后、资源短缺,杨友望家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尾甲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得以完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水电路通到了家家户户,而杨友望家也顺利脱掉了“贫困帽”。如今的他,每天奔波在扶贫的道路上。

杨友望

  时间回到2014年,当时杨友望和姐姐都在上学,家庭收入主要靠父母务农和打零工赚取,生活过得十分困难,因此他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杨友望和姐姐顺利毕业并参加了工作,家庭的负担也随之减轻不少。同时,通过参与二元母猪养殖、黄牛养殖等项目,全家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于2017年达到各项脱贫标准,顺利脱了贫。

  在外工作四年后,杨友望毅然选择返回尾甲村,希望能为乡亲们摆脱贫困贡献力量。“正是因为国家的帮助,我家的生活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和姐姐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如今选择回到家乡,只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建设家乡,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当谈起返乡的初衷,杨友望满怀感慨地说到。

入户走访

  再次回到尾甲村,正是天气最寒冷、工作最繁忙的时候。“面对陌生而繁重的基层工作,自己在不断向其他村干部讨教经验方法的同时,努力学习各种政策措施、法律法规,从下村走访到召开群众会议,从扶贫工作到基层党建……我都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谈起刚回村参加工作时的情形,杨友望至今仍心有余悸。

  村里的老人刘远友,因为家里缺乏劳动力,导致家中的地板剩下一半一直未硬化。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杨友望和其他村干部一起到老人家中,帮他把地板硬化完成。“如今家里的水泥地板全部硬化了,这得感谢小杨和几个村干部。”刘远友满怀感激地说。“他对基层工作和脱贫攻坚政策学习快,掌握的也很扎实。通过努力走出了大山,学业有成又返回家乡,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尾甲村党总支书记吴启彪说。

政策宣传

  的确!在全国脱贫攻坚战场上,还有很多像杨友望一样的扶贫干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从贫困户变成了扶贫干部;努力走出大山,学业有成后又毅然返回,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乡父老、回报国家和社会。请一起为他们点个赞!

责任编辑:赵家琦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