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典型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扶贫典型 >> 正文
【云岭脱贫攻坚群英谱】丹珍汪杰:雪域高原扶贫路上的“阿克祥巴”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9日 09:52:43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千百年来,一首藏族弦子曲“阿克祥巴”讲述着祥巴大叔善良慈悲、乐善好施、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传唱至今已响彻梅里大地。而如今,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梅里雪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名共产党员凭着执着的信念、实干的作风,用心演绎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动故事,他就是迪庆州地税局副调研员、德钦县佛山乡江坡村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丹珍汪杰。

丹珍汪杰(右)

  据了解,江坡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脱贫攻坚面广程度深。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的丹珍汪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最实的措施推动脱贫攻坚,用最真的关怀贴近群众,用毅力和辛劳弹奏着梅里大地上铿锵不绝的扶贫音符。如今走进江坡村,只要一提到丹珍汪杰,村民们都会亲切地称赞“阿克汪杰,亚布若(汉语意思:汪杰大叔,是很好的人)”。

  主动请缨入村,稳扎稳打带村摘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把我安排到挂钩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要尽最大的努力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为民办事!”在2014年11月,54岁的丹珍汪杰主动请缨,来到了迪庆州地税局挂钩帮扶的江坡村。“都快到退休的年龄了,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安养晚年!”很多亲朋好友得知丹珍汪杰要驻村消息后,纷纷劝他不要去,但他毅然谢绝了亲朋好友的“好意”,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扶贫路,而且一待就是近3年。

  刚到江坡村时,丹珍汪杰用了近一个月时间,深入7个村民小组、3个宗教活动场所、160户群众家中,在雪山牧场、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与江坡村的群众交心谈心,了解掌握江坡村的村情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协助乡村两级认真开展基础建设、维护稳定、基层党建等工作。

  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后,丹珍汪杰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深入村组农户,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和各级扶贫会议精神,严格精准识别程序,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78人。按照上级的要求,江坡村要在2016年底实现村脱贫出列,为此丹珍汪杰放弃了大部分节假日和周末的休息时间,用心用情用力为贫困群众想办法、解难题,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江坡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到了2017年3月,云南省脱贫考核验收组来到佛山乡进行实地考核,并对江坡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令人感动的是,在深入江坡村贫困户吾金卓玛家中访谈时,省级考核组的一位工作人员被这名82岁的藏族老人发自内心感恩党、感恩脱贫攻坚好政策的言语所触动,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而这一幕,真实地反映出丹珍汪杰等驻村队员和镇村干部所付出的艰辛和心血。

入户走访

  脚踏实地办实事,诚心诚意解民困

  在驻村期间,丹珍汪杰有个“特殊”的习惯,就是坚持每天记录工作的开展情况、群众反映的问题、参加的会议等。翻开他的笔记本,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进村入户、帮助群众的事情,也算出了他在2016年里驻村开展工作的时间,全年共计283天。“在入党时,我们就宣誓要为人民办事、要为人民服务,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面对记者的采访,丹珍汪杰坚定地说到。

  玖农村民小组的阿宗户,一直是丹珍汪杰的一块“心病”。当第一次走访他家时,只看到居住的藏房破旧不堪,墙体严重开裂、屋顶漏雨……在询问后得知他家共有4口人,儿媳扎史芝玛常年患病,连基本的家务活也无法承担;长孙思南此称患智力障碍,次孙思南此里在几年前干农活时意外受伤,造成右手四个手指全部切除,全家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年近八旬的阿宗身上,经济收入少、也无力建新房。

  得知阿宗家的情况后,丹珍汪杰积极与州地税局和乡党委政府联系,帮忙解决了水泥、彩钢瓦等建材。当他再次入户时,嘱托阿宗要尽快在雨季到来之前建好新房,但阿宗默默地低下了头,流着眼泪也没有回答。后来,丹珍汪杰询问了在场的村小组干部才得知,原来老人无法承担近3万元的工时费。于是,在和妻子商量后,丹珍汪杰决定帮其承担这3万元的工时费,并及时把钱全额送到了阿宗的手里。

  后来在邻里乡亲的帮助下,阿宗一家4口在雨季到来之前如期住进了新房。“感谢你呀,我连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当丹珍汪杰走进建好的新房时,阿宗老人抱着他失声痛哭,哽咽地说到。如今老人虽已离世,但丹珍汪杰依然经常来到他家嘘寒问暖,帮其家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据了解,驻村两年多来,丹珍汪杰还先后帮助解决贫困学生学杂费、贫困户建房资金等,累计个人出资8000元;在2017年7月,为说达村民小组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丹珍汪杰动员该村村民在说达湖(可以从湖中看到梅里雪山倒影)周围植树110棵,并由他个人出资解决了树苗费和劳务费11000元等。

  “在江坡村,我走遍了大部分地方,牧场到了、田野也到了,没有一个村民是我不认识的;在生活中,我喜欢和村民们交朋友,他们也喜欢和我拉家常、说真话。”两年多的驻村期间,54岁的丹珍汪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讲述着自己的“迪庆精神”和梅里雪山故事,在雪域高原生动、直观地践行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务实的足迹深深地镌刻在江坡村的山水间,使雪域高原脱贫攻坚的旗帜更加鲜艳。

  云南网记者 姬祥虎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