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要闻 >> 图片要闻 >> 正文
这几件“小事”,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朱院士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3日 10:39:30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他,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农民院士”

朱有勇带着澜沧冬季马铃薯进了人民大会堂

  他,在人民大会堂为“洋芋”代言。

朱有勇在思茅松林中考察

  他,在松毛地里养三七。

朱有勇给学员们上课

  他,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

朱有勇(左)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

  他,在“时代楷模”发布仪式上领取奖章和证书。

他是谁?

你或许已经知道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云南省科协主席

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

但你不知道的是

多年来

他始终扎根边疆

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

头戴草帽手持镰刀

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他,就是朱有勇

朱有勇的网友热议焦点 赵家琦 制图

视频来源:新华社

介绍这么多

不如来看看他做过的几件“小事”

↓↓↓

  要到最穷的地方去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云南省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时年60岁的朱有勇首先请缨,到蒿枝坝村扶贫,“既然是扶贫,当然要到最穷的地方去,我就选择了澜沧县。”

  然而第一次进村考察,朱有勇的眼泪就掉了下来。“当时是真的穷,”朱有勇跑到农户家里去走访,发现很多农户全部家当只有几袋苞谷、几只鸡,以及一个四处漏风的篱笆房。

中国工程院定点扶贫前,一户普通澜沧农户的家庭全景。

  “我们是人民培养出来的科技工作者,却没有让这里的老百姓享受到我们的科研成果,这是我们的亏欠。”第一次考察之后,朱有勇下了决定,不走了。

  澜沧当地主要是拉祜族,因为从原始社会直接步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被称为“直过民族”。许多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大山里,不会说汉语,处于深度贫困状态。朱有勇明白,院士做扶贫,得先把自己变成农民,还要变成拉祜族的农民。

朱有勇和农户在田间齐劳作

  白天,他漫山遍野去考察,上山下田,农民们走的路一公里都少不了;晚上回来洗澡,洗完了一擦,毛巾都变成了黄色。

  再加上向村干部学了一些诸如你好、吃饭、喝酒、干活等基本的拉祜词汇,朱有勇很快跟村民们打成了一片。

  扶贫比写SCI难

  澜沧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更是全国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云南省88个贫困县之一,由于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村民长期被贫困所困。

农户在田间收获马铃薯

  中国工程院开始定点结对帮扶澜沧县后,朱有勇带队多次深入澜沧县各村寨进行调研。他发现,澜沧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冬早蔬菜产业发展,如冬季马铃薯,完全有十一二月间播种、次年三四月收获的可能。

  要在蒿枝坝村种全国最早上市冬季马铃薯?许多人不相信,因为以前村里从未种过。

  当年,蒿枝坝村民李扎袜,包括他在内的10多名村组干部带头,每人出资1万元入股,依托蒿枝坝拉祜雅专业合作社,从村民手中租来了100亩土地,开始示范种植。

马铃薯丰收

  从2016年11月播种到2017年4月收获,通过初步测产,最高亩产为4.7吨,平均亩产3.3吨,100克左右的商品薯率97%,按每公斤3元的订单价格,每亩增收9000多元。

  “扶贫是一步步来的,有人配合,也有不配合的,要反复做工作。”朱有勇说,“这比发SCI可要难多了。”

  半年的时间,朱有勇用沉甸甸的马铃薯赢得了村民的信赖。

  “我们希望把这里的冬季农业盘活。”朱有勇说,“种植冬早蔬菜的收入大约是夏季种粮收入的3倍,这里的冬季农业可以打时间差,农民就能多挣钱。”

  而且,农民不用为销路发愁——马铃薯从地里刨出来直接装车运到省外。“北京人吃的醋溜土豆丝,5盘里有4盘是我们种的。”朱有勇研究冬季马铃薯已有十几年时间,“我到哪里试验成功了,收购商就去哪里下订单。”

视频截图

  如今,院士到大山里教村民种马铃薯,在澜沧县已传为美谈。2018年,在澜沧县38个村寨示范3200多亩。冬季马铃薯平均亩产2.5~3.5吨,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

林下三七种植

  冬季马铃薯是第一个尝试,但对于朱有勇来说,这还不足够。他要想办法让当地农民的脱贫速度更快一些。他调研发现,澜沧大面积的云南松、思茅松与三七之间具有相融相生的特性,非常适宜种植三七。而三七是名贵中药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很多地区的扶贫攻坚项目上起到了作用。

  朱有勇随即带领团队启动专项科研,创建了林下三七有机种植关键技术体系,将林下三七不到10%的成活率大幅提升至70%。

  运用这种技术体系产出的天然有机三七每公斤干品价格能卖到6000元以上,比市面上的普通三七贵出不少。而且不与粮和菜争地,探索出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扶贫,扶志,也扶智 

  技能培训班,是朱有勇扶贫计划中的重要一步。

  他在全国首创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技能实训班,院士专家直接为农户授课,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教生产,手把手地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直至学懂学会。

  他坚持要求上课的学员必须参加军训,全程穿上迷彩服和胶鞋,克服因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朱有勇自己也穿上迷彩服,和学员们吃住在一起,在田间指导种植时,一块儿犁地、播种、收获。

马铃薯丰收装箱

  除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朱有勇和团队还开设了冬早蔬菜、茶叶种植、林业班、猪牛养殖班等前后共计24个技能班,培训了1500多名乡土人才。

  这些学员回乡后又发挥带头作用,变成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洒遍澜沧大地,形成脱贫攻坚的“星火燎原”之势。

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朱有勇的身影

  今年11月,为了帮这些扶贫农产品扩大销路,朱有勇又和拼多多一起联合打造了农村电子商务班,把这些农产品卖出去,让利益留在农村。

来自澜沧全县20个乡镇的60名学员正在参加农村电商班课程的学习

  扶贫近5年过后,澜沧整体贫困率正在降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在此,让我们

向朱有勇院士

和千千万万扎根农村

付出艰辛与汗水的科技工作者点赞致敬!

你们辛苦了!

  云南网记者 包涛 赵家琦 李熙临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