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10多年的辛勤努力和精于创新,带领企业发展成为云南唯一一家拥有从矿产开采、粗铅冶炼到蓄电池终端产品及废旧电池回收整条完整产业链的民营企业,但他坚持认为,只有让帮扶的村民们圆了过上好日子的梦,才能圆满实现自己及企业的“中国梦”。
他就是云南振兴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马柱宽。
修路建房 树村民致富信心
如何让村民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呢?马柱宽认为,首先需要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2017年,云南振兴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结对帮扶保和乡,马柱宽发现该村的噜初都村小组有55户170人居住,但村里的田间道路却一直以来都是凹子地,村民出行困难,所有生产、生活物资只能靠人背马驮。
春耕时,噜初都村小组的化肥等农用物资一星期多都背不完,收成时也一样,不少农作物还没来得及运出去就已经烂在地里,凹子地制约了村子经济发展。尽管近年来在保和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群众发展意识逐步增强,但是受发展资金紧缺、农村生产道路路况较差等因素制约,仅靠政府出资谋发展非常艰难。
为此,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后出资13万元,整合保和乡政府资金5万元,为噜初都村小组修起了共计3公里多的田间生产便道。路修好了,村民之间走动多了,左邻右舍几十年都没有得到缓和的家族矛盾也迎刃而解,村民变得更团结了,传统的歌舞艺术也开始得到传承和发展。路修好了,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也为村里近千亩田地提供了生产便利。现在发展生产省工、省时、省力,极大激发了群众充分利用土地谋发展的激情,让村民们树立了依靠生产脱贫致富的信心。
村民们说,电视上讲“中国梦”,如今,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就是他们的“中国梦”的开始。今后,他们还要种植中草药,努力争取脱贫致富。
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公司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和保和乡政府的配合下,为噜初都村制定了为期3年的帮扶计划。分别与保和乡政府、保和乡核桃寨村委会代表签订了“万企帮万村”结对帮扶协议,协议包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教育帮扶及奖励、贫困老人救助、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农业产业增收等方面,整个帮扶项目大约需要投入50万元资金。让村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促进贫困地区的民族团结。
除了结对帮扶,马柱宽和振兴实业集团还为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2011年,他领导公司出资30多万元,帮助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沙甸镇附近村社修建乡村道路,将一条条泥泞土路变成了宽阔便利的柏油路,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两年后,他还积极向公司董事会提议,为沙甸辖区内三个小乡(村委会级)投资60万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道路修建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当发现观音庄周边村寨村民小组办公条件较差、道路及路灯等公共设施损毁严重,马柱宽又带领公司帮助纳瓦村、观音庄村民小组进行办公室装修、改造,出工出力出钱对观音村路灯、线路进行维修、更换。
教育扶贫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马柱宽深知此道理。
2012年,当他了解到红河县三村乡小学房屋破损严重,教学条件艰苦的情况后,先后两次深入到三村乡进行调研,与红河县三村乡结成了乡企帮扶对子,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挂帅、工会主席、财务部门参与的专项扶贫领导小组。针对当地教育设施落后,车同小学校舍破旧、架车小学孩子们缺乏运动鞋等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公司为三村乡小学捐赠30万元建盖三村乡车同振兴希望小学综合楼,之后又为架车乡中心小学捐资5万元为该校2632名学生购买运动鞋。
如果说物质上的支持彰显奉献精神,那么,百年树人的关爱更显战略眼光。个旧保和乡中心小学和个旧五中的教师,在条件艰苦的乡镇学校工作多年,周日进学校、周五才能回一趟家,走村串户家访,竭尽全力劝说每一个因贫困辍学的孩子返校,他们一心都扑在了学生身上,也毫无怨言。
2017年,振兴集团聚焦教育扶贫,出资1.8万元表彰奖励了保和乡中心小学的八位教师和个旧五中的四位教师,这让两所乡镇学校的老师备受鼓舞。虽然奖金不多,但是对于默默奉献在乡镇学校教育农村孩子的他们来说,这是对他们付出的肯定,是对他们做好乡村教育一线工作的激励。
“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用自己的努力推动着和谐社会步步前行。”马柱宽说。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