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要闻 >> 图片要闻 >> 正文
以“产”助农,带“猴”脱贫,雕“木”致富……云南三个贫困县发布退出公示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0日 10:21:00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大理走在致富路上

  这里,谱写出了传唱不息的《小河淌水》。

弥渡小河淌水

  这里,孕育出了绿水青山的云龙太极。

云龙太极

  这里,雕刻出了享誉神州的历史岁月。

剑川木雕

冬日的暖阳伴随着喜讯

洒满这片神奇的土地

剑川石宝山歌会,千年白曲正唱出人们心中的喜悦。 

  12月4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大理州2019年贫困县退出审核及贫困乡镇退出考核公示》。公示指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开办发〔2017〕56号)和《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的通知》(云厅字〔2019〕31号)《中共大理州委办公室 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大理州贫困乡镇退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办通〔2016〕35号),在各县自检自评的基础上,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3个考核组,于11月1日至10日,对2019年申请退出的弥渡县、云龙县、剑川县3个贫困县和白石镇、检槽乡、民建乡、关坪乡等4个深度贫困乡镇进行实地核查。通过考核组实地核查和州级部门数据比对,弥渡县、云龙县、剑川县“三率一度”指标均达到要求。

公示原文

  今年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摘帽退出、成果巩固“两手抓”,全力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祥云等5个县脱贫成果不断巩固提升,漾濞等3个县顺利脱贫摘帽,弥渡等3个县摘帽工作扎实推进,全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成效。

11月27日,大理州召开全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

  弥渡县、云龙县、剑川县在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走出了群众之路,特色之路。用实践带动群众,用最“身边”的方式走向致富……

  弥渡:产业致富,唱出新调子

“小河淌水清,雾本桃花艳”弥渡县苴力镇雾本村,冬桃收获时产销两旺,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除了《小河淌水》的歌声,一盘卷蹄更是弥渡的“舌尖名片”,让人唇齿留香。而这美味背后,则是弥渡这片土地孕育出的特色产业脱贫故事。

弥渡卷蹄 刘珈彤 摄

  地处高寒冷凉山区的弥渡县马厂箐村,曾是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马厂箐村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种植重楼等中药材,彻底摆脱贫困奔上小康路。

生猪养殖,技术先行。

  马厂箐只是弥渡依靠产业致富、实现整村脱贫的一个缩影。弥渡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实施“党组织+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的“1+4”产业扶贫模式,党建扶贫双推进,走“种养相加、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扶贫之路。

少数民族群众摘下“致富果”

  “一棵菜、一头猪、一片烟、一个果、一株药、一粒种、一头牛、一朵花、一箱蜂” 六种三养现代高原特色产业挑起弥渡“脱贫增收大梁”。舞起设施农业蔬菜种植示范企业龙头,带动4.6万农户种植蔬菜21万亩,形成研发、种植、交易一体化蔬菜产业链,产值达22.85亿元,荣获“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称号。抓实50万头正大生猪养殖产业扶贫全产业链项目,带动411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85个行政村每村每年增加5至10万元村集体收入,带动全县生猪出栏85万头,实现生猪产值16亿元,荣获“云南省商品猪生产基地县”称号。

蔬菜瓜果迎丰收

  云龙:生态致富,带着滇金丝猴脱贫

江水在云龙绕出了一个“S”型的河湾,形成类似道教“太极图”的天然景观,也孕育了独特的自然资源。资料图

  在莽莽苍苍的云岭山脉和高峻挺拔的怒山山脉脚下,蜿蜒舒展的沘江、烟波浩淼的澜沧江和急湍奔腾的怒江从这里流过。除了享誉“舌尖上中国”的诺邓火腿,这里更孕育了脱贫致富的“绿水青山”……

  云龙龙马山有着种群数量80只上下的滇金丝猴群,因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活动空间缩小,猴群和住在这里的老仙场村民小组都曾遭受物资匮乏的“困境”。

龙马山滇金丝猴群

  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老仙场村民小组迎来了发展变化的机遇。在云龙县各挂包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下,改变原始生产方式,因地制宜,结合生态和山区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同时助农致富。建档立卡贫困户余务华家养了23头黄牛、80多只绵羊,每年生产白芸豆2000公斤,洋芋5000公斤以上,今年收入3万元左右,他说:“牛还没有开始出售呢”。在国家资助下,余务华家里今年建起了新房,采用现代建筑村料装修,成了村民修缮房屋的样板房。

村民们的“致富羊”

  通过多年努力,龙马山滇金丝猴群拥有了“富有”的生态环境,猴群发展到了160余只,而农户们也走上了致富路,而这只是云龙脱贫攻坚的一隅。

土豆丰收

  近年来,云龙县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夯实三农生态环境基础,加大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力度,助力山区群众脱贫。2017年来,争取到国家、省州项目资金四千余万元,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493万亩森林管护,完成退耕还林2.3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4000亩,国家战略储备林2690亩;深入推进76.84万亩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兑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081.44万元;完成了300台太阳能、400口节柴灶。其中,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辐射3个贫困乡镇138.734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566户74万元;退耕还林辐射贫困乡镇实施6000亩,群众受益900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064户3973人、受益698.64万元;农村能源建档立卡户受益9万元。

  剑川:刻在牌匾上,雕出致富心

剑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在坊间传承。

  石宝山歌会、沙溪古镇、老君山,这些剑川的“招牌”下,都有一个更为世人惊艳的注脚——剑川木雕。剑川素有“木雕之乡”之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现代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到古代滇川黔桂各古建群中,均有剑川木雕的身影。在脱贫路上,剑川汲取经验,有了自己的“独门秘籍”。

特色剑川木雕成为云南特色古建的文化符号 孟志刚 摄

  近年来,剑川县紧紧依托剑川木雕这个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木雕之乡、中国民族家具产业基地、狮河木雕专业村等平台,创新体制、科技,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剑川木雕产业的整体设计和生产能力,加快了剑川木雕的发展。目前,全县从事木雕工艺的人员有2100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1%。木雕产业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力支撑。

剑川木雕 孟志刚 摄

  各木雕企业每年都将培训木雕学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与中央美术学院、云南技师学院、大理大学等一批高校签订了剑川木雕人才中长期培养协议。通过培训学员,一方面招收新技术人员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将有能力的学员留在企业就业,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木雕技术工,促进了农民增收。近3年,各企业协会共培养了3000多名木雕工艺人员。

木雕工艺培训

  下一步,剑川县将以高标准建设剑川木雕艺术小镇作为推动木雕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不断培养木雕技能人才,进行木雕技术研发,进一步做强做大木雕产业,助推全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因地制宜,脱贫致富

幸福生活正在招手

弥渡、云龙、剑川加油!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赵家琦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