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扶贫动态 >> 正文
沾益用这个方法让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8日 10:39:17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翟芯冉 通讯员 何祥飞 李花)自2018年末起,曲靖市沾益区通过开展平台联建、资源联合、利益联结和基层组织争红旗、党员干部争标兵、农民群众争积分为内容的“三联三争”工作,不断破解扶贫难题,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如今的沾益,扶贫产业遍地开花,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及可推广性的新兴扶贫产业或产业扶贫模式,不仅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更为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提供了坚强保障。

沾益区大坡乡万寿菊花开了

  “三联三争”让村集体“活”起来

  沾益区以“三联三争”发展为契机,把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捆绑起来,做强做大乡村平台公司,有效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西平镇浑水塘新房新村

  2018年,沾益区菱角村贫困村出列达标9条,只有村集体经济这一条没有达标。为补齐这一短板,2019年,菱角村以“三联三争”发展为契机,成立曲靖市沾益区菱果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菱角分公司,形成“龙头企业+村级平台公司+种植大户+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开展市场调研,结合菱角村山地多的实际,选择散养蛋鸡为村公司的主导产业之一。

生态养殖

  村公司与养殖大户合作养殖蛋鸡5000只,带动39户贫困户饲养1030只。同时,村公司与滇园小粑粑厂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双方约定每个鸡蛋1元的保底收购价,村公司购买鸡苗发放给贫困户自己养殖,鸡蛋统一由村公司收购、包装、销售。村公司把鸡蛋包装后统一销售到滇园小粑粑厂,村公司每销售1个鸡蛋有0.1元的提成,补齐村集体收入短板。目前,第一批蛋鸡已稳定产蛋,每月产蛋量为10万个左右,村公司每月有固定收益1万元左右,预计为2019年菱角村集体收入增收5万元。贫困户每月产蛋为150个左右,今年每户可实现增收1300元,从明年开始每户可实现增收2500元到3000元不等。

  “三联三争”让贫困户持续增收

  为做到脱贫后不返贫,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这一目标,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持续稳定有收入,沾益区以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为目标,做实区、乡、村三级平台公司,建立利益链接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深度贫困户产业脱贫兜底保障。

生猪养殖

  白水镇大德村生猪养殖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劳务用工、合同订单、入股分红等方式,将该村42户贫困户全入社,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合作经营、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大德村合作社整合全村资金、资源、资产,委托村级分公司泉润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温氏”养殖、康庄肥业等龙头企业,构建集“种—养—肥”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粪肥、杂草、秸秆综合利用制作生物有机肥,建设了一个年产1.5万方的腐殖土加工厂,收集山林腐殖土、秸秆、畜禽粪肥等原料用于加工生产腐殖土,形成集高效农业种植、现代畜牧养殖、农牧业面源污染处理为一体的良性循环,除带动本村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外,还有效带动中心片区4个行政村1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收集山林腐殖土、秸秆、畜禽粪肥等原料出售给加工厂,按照每户年收集80方山林腐殖土、秸秆、畜禽粪肥等原料计算,预计户增收4000元。

禽类养殖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55家,累计认定的家庭农场50家,开展“农企对接”30家,开通电子商务、利用阿里巴巴等淘宝网销售22家。据统计,有57个合作社、6个家庭农场共带动贫困户2500户0.9万人持续增收。

  “三联三争”让村产业兴起来

  为实现产业兴旺这一目标,沾益区先后修订完善了《曲靖市沾益区重点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六大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药材、蚕桑、蔬菜、花卉、林果、山地牧业)和《曲靖市沾益区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组织区、乡两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和选聘的272名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为扶贫群众提供手把手、面对面的农业科技指导。2019年,实施科技指导培训33场次759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2292人(次)。

雪莲果丰收

  2019年,沾益区菱角乡菱角村引进种植200余亩百香果,与附近20余户村民签订一亩一年500元的土地出租协议,建成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实现贫困户土地租金收益与家门口就业用工一天60~90元收入。百香果目前已挂果,收购方将以保底价6元/公斤收购,预计亩产值在6000元以上。

炎方蔬菜种植基地

当归药材产业

  截至目前,沾益区实现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100%,大力发展中药材、蚕桑、蔬菜、花卉、林果、山地牧业等六大重点特色产业。在“三联三争”和项目的带动下,全区建成万亩以上产业基地3个5000亩以上产业基地10个、1000亩以上产业基地22个、规模养殖基地183个,项目村(社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正从小农生产向组团式、规模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转变。

责任编辑:赵家琦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