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一位彝族妇女的扶贫搬迁故事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7日 09:19:20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分享至:

  2019年,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新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完成近千户入住,功果桥镇山西村兔子坪彝族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芝光家就是其中的一户,老家在海拔2500多米的大山上,新家却在澜沧江西岸的功果桥镇集镇里,海拔直下了1000多米,可谓两重天地。

易地扶贫搬迁点

  2019年下半年,云龙县争取了新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国家投入6.56亿元,搬迁984户3745人。当初,山西村委会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到兔子坪村民小组动员群众易地搬迁时,彝族妇女胡芝光在搬迁还是留在山上居住这个问题上特别纠结,整整想了三个月,这是她这一生最难的一次选择。

  胡芝光说:“嫁到这座山上三十多年了,有过悲伤,有过后悔,也有过骄傲。”

胡芝光在自家新房里

  何来悲伤?胡芝光和丈夫算得上是恩爱伴侣,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儿子,正需要共同抚养子女长大的时候,丈夫患了癌症,家里花掉许多钱医治,但最终,在最小的儿子才八岁那年,丈夫还是离开了人世,这是胡芝光和儿女们最悲伤的一次经历。

  何来后悔?胡芝光没有进过学校,只上过一晚的扫盲夜校,顶多只能算一天学历,正是这个缘故,胡芝光渴望让孩子们多读书。可贫困家庭供学谈何容易,大女儿读到初中,二女儿小学没有毕业,三女儿接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也只能把自己的学历定格在初中上。胡芝光说:“这是一生最后悔的事情。”

胡芝光在旧房子里

  何来骄傲?虽然因学致贫,但胡芝光凭借着自己的勤劳,放养牲畜,栽种花椒,增加收入,把最小的女儿和儿子供上了大学,小女儿考取了江西省宜春学院外语专业,今年大学毕业了,小儿子考入北大青鸟学院,这是胡芝光最值得骄傲的事,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一点点遗憾。

  “金窝银窝不如我的草窝”本是云龙人的传统观念。在选择搬迁还是留下来居住的时候,三十多年的艰苦岁月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胡芝光最终下定决心: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最终决定接受易地扶贫搬迁。

  云龙县新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规划建设四个集中安置点,胡芝光选择了功果桥旧州安置点,这个搬迁点安置190户713人,全部实行集镇安置、小区安置、套房安置。

  搬迁入住的日子等来了,胡芝光卖掉了放养在大山上的9头牛,穿上最新最美的彝族服饰下山了,三口之家分配到了一套74平方米的套房,面积不算大但使用功能齐全,有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胡芝光说:“家里购买了新床架、新被子,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赞助了电饭煲、电炒锅、桌椅板凳等设备,自己还得到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山上还有20多亩花椒,家里今年也实现了脱贫。”

安置点鸟瞰

  这些日子,胡芝光体会到了进入集镇生活的好处:医院就在安置点旁边,看病十分方便,每天做饭插上电饭煲再去市场买菜也来得及,茶余饭后还能享受到不一样的文化生活。贫困山区的老家是“草窝”,那易地扶贫搬迁分配的套房可以算得上是“金窝”了!

  站在窗前,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胡芝光时常静静地仰望澜沧江东面的那座大山,她在那条路上走了三十多年,不通公路之前下山步行两个小时,上山需要三个小时。公路修通后,看着乡亲们用现代交通工具接送小孩上学,胡芝光感到羡慕,也买了摩托车,学会了驾驶,接送儿子读书,有一次返回途中摩托车翻了,造成骨折,还差点丢了性命,在那条路上她洒下了太多的汗水,也流过太多泪水。

  想想老家的那条路,再看看易地扶贫搬迁的这条“路”,胡芝光庆幸当初想了三个月做出的决定,易地扶贫搬迁之路好温暖,这就是党和政府精准扶贫发出的光芒!

  云南网通讯员 李少军 左东敏 杨虎飞 丰志坚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