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要闻 >> 普通要闻 >> 正文
首页 | 邮箱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独龙江世世代代跟党走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9日 10:58:45  来源:云南网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亲切会见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鼓励独龙族群众增强自身能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全面实现小康,过上好日子。

  5年来,独龙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学技能、转观念,强基础、兴产业,齐心协力战贫困。独龙江乡构建了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交通网,建起了草果、重楼、羊肚菌等增收产业,有了四星级酒店,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家家有安全住房,户户有增收产业。

  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彻底摘掉了贫困帽。独龙江乡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边疆。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独龙江迈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独龙江畔新家园
心声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老县长高德荣: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信一次接见,鼓励我们顺应自然,奋发图强,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独龙族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群众才会过上更好的日子,独龙族人将永远铭记中国共产党的恩情,世世代代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独龙江乡乡长孔玉才:我们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就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作出的重要批示;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亲切会见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族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对独龙族群众的牵挂。独龙族同胞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独龙族文面女李文仕:我13岁文了面,从小受苦受难。1968年,第一次离开独龙江,步行11天到当时的州府所在地碧江,代表独龙族妇女参加会议。如今,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我们独龙族远离了苦日子。像我这样的老人,不用担心吃不饱喝不着,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生活比野蜂蜜还甜。

  龙元村委会武装干事吕正华:以前的龙元村,鸡鸭成群随处乱跑,排水沟经常堵塞,“脏、乱、差”现象特别严重。村干部带头示范,发动百姓,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植树种草,美化环境。如今,龙元村环境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变:道路通畅了,沟渠清澈了,家家户户争着打造“最美庭院”,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越来越强了。

  独龙出山天地宽

  2019年10月18日,独龙江乡最北边的迪政当村委会木当小组,105岁的文面女普尔太被驻村扶贫队员背出山林,第一次坐上汽车,搬进了安全、舒适的安居点。

  木当小组居住地点偏远,一直没有通公路。前年,从乡政府到西藏交界方向的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让最边远的迪政当村有了通畅、宽敞的出山公路。

  “以后,向北到西藏迪布里,向南到乡政府,都是宽敞的柏油路。我们再也不用为草果、重楼出山而发愁了。”迪政当村村委会副主任龙德城高兴地说。

农村客运车辆驶出独龙江隧道 王靖生 摄

  2014年,独龙江公路高黎贡山隧道打通,结束了独龙族聚居区千百年来每年大雪封山半年的历史。但独龙江到贡山县城的路,仍然弯多狭窄,通达能力差。乡村公路通而不畅,塌方、泥石流频发。构筑外联内畅的便捷公路网,方便独龙族群众出行,畅通农产品出山渠道,仍然是独龙族群众的最大期盼。

  2017年9月13日,怒江州委、州政府在独龙江乡召开“独龙江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现场办公会,全面启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整体素质、基础设施、特色小镇、旅游发展、基层党建8大巩固提升行动。其中,重点对通往县城的独龙江公路进行了安全防护加固及路面修复,有效防治了积雪、落石、山体滑坡等潜在隐患。通畅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使县城至独龙江通行时长由原来的4个半小时缩短至2个半小时。

  8大巩固提升行动的实施,使独龙江乡自身“造血”功能更加强劲,实现了特色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夯实、人居环境大改善、社会事业大改观、素质能力大提升、绿水青山大显现。

宽敞明亮的教室

  沿着幸福大道,独龙江正在发生着巨变。6个行政村28个安置点已全部实现通车、通电、通电话、通网络宽带、通广播电视、通安全饮水、有标准化卫生室、有活动场所。

  龙德城说,2015年前,从村里到乡政府的道路坑坑洼洼,坐一次车比干一天农活还累。现在,有了通达家门口的柏油路,早上去乡政府赶集,中午就能回来。

  巴坡村民王军参加汽车驾照培训拿到驾照后,用卖草果的钱买了一辆农村客运面包车,跑一天纯收入有500多元。“现在进出独龙江的路好了,来独龙江旅游的人也多了,跑客运赚钱快。”

  2018年底,独龙江乡有机动车858辆,1136户群众中有机动车驾驶证的群众有723名,600户农户拥有机动车。

扶贫车间学技术

  生态产业大发展

  “雨季就要来了,要组织群众及时整沟,不要让雨水淹着根苗。我们搞生产不能靠蛮力,要多动心思,要多学习一些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老县长高德荣与孔当村村委会主任吴永全在田间仔细查看新种的葛根长势。

  刀耕火种、轮闲烧荒曾经是独龙族群众的主要生产方式。

  近年来,独龙江乡把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全部退耕还林,引导群众发展漆树、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扶持群众发展独龙牛、独龙鸡、中华蜂等养殖业,种植羊肚菌、葛根、黄精等特色产业,努力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双丰收。

  整整一个冬天,巴坡村的高礼生都在忙着平整生产路、移栽新草果苗。去年,村里草果种植大户马文忠的30亩草果卖了10万元,而高礼生的18亩草果才收入1.1万元,让他深刻认识到管理技术的重要性。随后,便跟着马文忠学习管理技术,新种了3亩草果,希望打个翻身仗。

  过去的独龙江,难在山、困在路,苦在无产业。如今,在南草果北重楼的产业布局基础上,独龙江正全力推进养蜂、养猪、养牛、养羊、中药材及乡村特色旅游业,努力让每一个独龙族村寨都有稳定长远的增收来源。

互联网也“走进”了独龙江

  幸福日子在后头,洁净的庭院,整洁的卧室,用独龙毯装扮的客厅……孔当村村民木安英整理完家庭内务,拍照发到村里“每日一晒”微信群。

  “好日子在后头,我们还得加油干,把自己的家庭、村寨建设得更美。”木安英说,孔当村的各家户主每天都会向微信群发家庭环境、道路清扫、参加升国旗仪式等小场景,这些“随手拍”晒出精气神的“孔当经验”,已在独龙江乡推而广之。

  家庭环境的清、洁、美,折射出独龙江里里外外的新面貌、新风尚。独龙江乡党委书记余金成说,脱贫攻坚以来,独龙江最大的变化是独龙族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保护生态、美化环境、外出务工,学科技用科技……

独龙江乡群众载歌载舞 禹江宁 摄

  老县长高德荣每天入村进田,督促检查产业发展情况;龙元村原党总支书记江建华一门心思带领群众扩大重楼种植面积;迪政当村27岁的白忠平组建乡村导游,繁荣旅游业……

  “独龙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协力建设好独龙江、守护好边疆。”高德荣说,独龙族把守土固边作为自己的责任,与驻守独龙江的边境派出所官兵一起,开展“警民联动、组织联建、治安联防”联创联建活动,同心同德,建设和谐平安独龙江。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独龙江乡亲们回信,祝贺2018年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更加激发了独龙族人民巩固脱贫成效、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

  5G试验基站开通了,近7万亩草果丰收了,优质羊肚菌基地长菌子了,外地游客越来越多了……如今的独龙江,全面小康的根基更扎实了。

彩虹一般的独龙毯像通往幸福的桥 禹江宁 摄

  2019年12月29日,在“独龙江畔颂党恩·边疆北京心连心”感恩活动中,一曲“丁香花儿开,满山牛羊壮,独龙人民的日子,比蜜甜来比花香。高黎贡山高,独龙江水长,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来比水长”的歌儿,深情表达了独龙族儿女的心声:牢记总书记“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殷殷嘱托,万众一心,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加油干,唱着歌儿奔小康。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  

一个村庄的变迁 巴坡村产业兴旺富乡亲

  “把路边大石头敲碎,砌成挡墙。不然,会卡着三轮摩托车的轮子。”中午,独龙江乡巴坡村村委会主任木京龙和10多位村民带着锄头砍刀,平整草果生产路。

  “生产路搞不好,来年草果出山路就会被卡住,我们就只能人背马驮搬运草果了。”木京龙说。

  巴坡村地处独龙江乡南部,辖8个村民小组235户911人。2010年前,巴坡村没有什么产业,自我发展能力弱,群众收入十分微薄,人均纯收入不到900元,处于整村贫困状态。

巴坡村孟顶易地搬迁安置点 禹江宁 摄

  这几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帮扶下,巴坡村民在包谷地、沟涧边种上了23200亩草果,使一直靠包谷为生的巴坡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巴坡村斯拉洛小组300亩草果卖了40万元,人均收入7000多元。有的人家,一年仅草果收入就达10万元。

  宽阔的柏油路代替了人马驿道,稳固的彩虹桥取代了溜索。如今,巴坡所有村民小组通车、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安全饮水、通4G网络。235户家庭从昔日跑风漏雨的茅草房搬到宽敞舒适的安居房。以独龙鸡养殖、闲置房出租、集体超市、中华蜂养殖“四为主”的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2017年收入8.17万元。

  走进巴坡村人马驿道客栈,碧绿的竹子环绕成林。宽敞的庭院里,红火的叶子花、湛蓝的君子兰整齐排列。客栈主人高建龄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带领家人打扫村间道路。“巴坡农家乐已有7家,正在建的有4家,竞争激烈呢!若不把环境卫生搞好,就吸引不了游客啦。”

  “大家的小日子好过了。都想着把村里的大环境搞好,让村子变得更加漂亮,让大家过得更舒服。”高建龄说。

  如今,行走在巴坡村道农舍间,一栋栋整洁的楼房上,一面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高高飘扬。乡村道路、田间地头、项目工地,到处是忙碌的人群。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  

一户人家的故事 唐小聪苦干换来好日子

  傍晚,独龙江乡马库村“翠竹园”农家乐又来了10多位游客。独龙江乡边境派出所辅警唐小聪煮上花椒鸡,到小菜园采摘小菜,清洗碗筷,忙个不停。

  “今天不值班,给妻子打下手。独龙江重新开放后,来这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农家乐几乎天天满座,生意好得很。”唐小聪说,马库村委会是民族特色旅游村,民风淳朴,景色宜人,是独龙江旅游“打卡点”。妻子金买香参加了珠海市举办的“乡村导游人才”培训后,自己琢磨推出马库特色菜,深受各地游客喜爱。

  29岁的唐小聪,小时候生活在公路不通的老马库,家里5口人,全靠父母亲种几亩包谷地维持生计。9岁时,唐小聪跟着父亲唐军走了5天5夜,经人马驿道翻越高黎贡山到贡山县城,第一次看到了山外的世界。

  初中毕业,唐小聪应征入伍。5年的部队生涯培育了他优秀的品质,整体素质得到极大提升,立下个人三等功。2013年退役,唐小聪带着美丽的傣族姑娘金买香回到家乡马库。

  2014年独龙江隧道贯通,独龙江不再受封山之苦。这一年,老马库村民搬到舒适美丽的新马库安置点,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唐小聪用积攒了几年的积蓄买了一辆面包车,起早贪黑,跑起了马库到乡政府的客运,日子忙碌而快乐。

独龙江马库村乡村人居环境提升示范点 供图

  2017年马库村整村脱贫出列,村里有了国门医院、村民服务大厅、图书室。唐小聪的父亲唐军种了5年的草果开花挂果,金买香在庭后种上了花草、菜园,办起了农家乐。他们家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民族团结示范户”,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9月,独龙江乡边境派出所马库执勤点招聘辅警,唐小聪和大学毕业的弟弟报名参加,开始了巡护工作,带领村民修整生产路,清理环境卫生,植树造林,美化村容村貌。换班休息时,与妻子一起打理农家乐,一家人风风火火为美好生活奋斗着。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潘锦秀

一名90后的担当 木秋云一心为民办实事

  一大早,巴坡村村委会副主任木秋云就带着村民到草果地里拔杂草除枯叶。

  “草果刚采收完,得给它‘梳妆打扮’,为来年的丰产打好基础。”木秋云说,独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但欠开发,缺人才、缺技能。

  “我是一名从独龙江走出去的大学生,回乡为乡亲谋发展义不容辞。”90后的木秋云,2014年从云南工商学院毕业后,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回到家乡巴坡小学支教。2017年10月,她担任巴坡村森林管护队队长,2019年6月被村民推选为巴坡村委会副主任。

  草果是巴坡村第一大产业,有23200亩,户均种植近100亩。2019年,全村草果种植收入418万元。收入最高的一户有10多万元,收入八九万元的也有五六户。很多农户靠种草果摆脱了贫困,买了汽车,供孩子读大学。

  结合巴坡丰富的林地资源,木秋云和村两委班子还带领群众在林下种植了重楼339.5亩、葛根57亩,培育中华蜂2000多箱,引导村民养殖独龙鸡、种植羊肚菌,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随着独龙江重新对外开放,到独龙江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如何让巴坡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村民吃上“旅游饭”?木秋云和村两委班子把推进巴坡乡村旅游业发展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

  “2019年,村里建了3家农家乐,国庆假期来这里吃饭、住宿的游客络绎不绝,生意相当火爆。”木秋云说,目前村里还在筹建5家农家乐,将在今年建成投入营业。

  “游客来这里看美景、吃美食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把当地农特产品带回家。”木秋云引导群众把农特产品放到农家乐,方便游客选购。同时,利用电商平台,让当地的农特产品走出独龙江,致富一方百姓。

  “木秋云一心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通过她的不断努力,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文体活动丰富起来了。村里就需要她这样肯干事、能干事的年轻村干部。”曾在巴坡村工作20多年的老党总支书记王国光深有感触地说。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

  (本稿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云南网记者李秋明 张彤 李寿华摄)

责任编辑:赵家琦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