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7日,上海浦东新区的援滇干部曾岸东,带着上海市领导和同志们的嘱托,以及家人的牵挂和不舍,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地处滇西的“云南之源”——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沪滇扶贫协作工作,挂任祥云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两年多来,曾岸东充分发挥援滇干部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架起沪滇协作的“彩虹桥”。
克服“水土不服” 扎进深山了解民情
选择援滇开展扶贫工作,曾岸东不是没有顾虑:自己的孩子刚升初一,等援滇任务顺利完成,孩子已经上高中了。援滇任务和陪伴孩子成长都很重要,也很矛盾,但一想到能以个人微薄之力投身于祖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中,这股强大的精神动力便促使他下定决心踏上了云南这块红土地。
祥云县属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2017年8月,新增为上海市浦东新区结对帮扶县。全县有3个贫困乡镇、6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943户33132人。
初来乍到,作为一名“新祥云人”和扶贫新兵,曾岸东确实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高原干燥的空气引发的鼻炎,高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多年的清淡饮食一下变成酸辣偏咸的口味,高强度的工作方式,语言沟通的巨大障碍……生活上的诸多不便,曾岸东都能克服,让他焦虑的是:祥云的扶贫工作该从何处下手?从经济发达的上海浦东新区来到欠发达的滇西小县,该如何发挥“桥梁”的作用为祥云群众想方设法增收入、先富帮后富,一起奔小康?
经过思考,曾岸东静下心、沉下身,迅速调整自我,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地道的祥云人”。经过安排部署,曾岸东决定从熟悉县情民情村情开始入手。
入乡随俗,他的工作模式很快调整为“白+黑、5+2”,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开会是为了解决棘手的问题:曾岸东记得开过最长的一个会是从早上八点半一直开到晚上七点,整整十一个小时讨论了三十多个议题,基本都是涉及民生的事项。
连续跑基层,下沉到村委会,山路弯弯道路艰难,曾岸东扎扎实实跑遍了10个乡镇和30多个贫困村,山区的贫困程度,让他感到震惊。鹿鸣乡的桑木箐村里有曾岸东的两户挂钩户,虽然都已经脱贫了,可王正治家女儿还在上中学,曾岸东除了自己经常给孩子买一些生活用品之外,又联系了浦东的企业每年给孩子3000元的帮助。
以“勤”促帮扶 用“情”暖民心
凭着坚韧毅力和优良作风,曾岸东深入调研,项目勘察;翻山越岭,奔走田间;在祥云联络,与浦东对接。经过了解和学习,曾岸东与当地的干部群众融合在一起,发挥援滇干部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从一开始的懵懂“新云南人”,逐渐成为一座闪亮的“彩虹桥”。
2019年5月的一天,炎热的阳光下,曾岸东在下庄镇纸房村下乡,村里的老乡杨仕贵看见了“上海来的领导”,紧紧拉住曾岸东的胳膊,用带着浓郁方音的“祥云普通话”热情邀请他去家里吃顿饭,因为村里人都知道,在曾副县长的帮助支持下,纸房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得益于浦东区的帮扶,村里修好了上山的路、引来了浇地的水、建好了农产品交易广场。
“我刚来的时候全是土路,下雨天都不敢出门,老百姓广种薄收,收成不好,现在交通和水利设施都得到了完善,尤其是产业发展,在浦东区老港镇的大力扶持下,建成了产业园,初步形成规模化种植,村子变化真大。”纸房村驻村第一书记杨跃武开心地说。
如今,一条6米宽的水泥路将村子和外界连起来,这是沪滇扶贫协作资金196万元所建设的村功能提升工程。在此基础上曾岸东又争取了300万元用于纸房村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惠及农户170户75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7户138人。村里还建起了天门冬、樱桃、香橼等种植基地……从基础建设到产业发展,纸房村已经有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脉络。
看到这些变化,曾岸东的内心暖烘烘的。大半年多的援滇工作,群众友好亲热的态度便是对自己工作最好的认可。
曾岸东积极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推进工作。他协调促成浦东新区祝桥镇党政和商会代表团访问祥云。祝桥镇捐赠祥云县88万元资金,援建雄里坡村小学60万元,结对帮困助学18万元,贫困村援助10万元,全县实现了乡镇结对、村村结对签约。
与此同时,一系列消费扶贫、公益扶贫项目、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项目纷纷落地开花。涓涓细流汇成海,在曾岸东的努力下,沪滇两地携手奔小康行动不断汇聚力量、充实内容、拓展成效。
“这位来自上海的干部太难得了!”
接下来,曾岸东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和安排。援滇项目实施推进、突破产业合作、加大力度推进今年的消费扶贫、助推产业扶贫项目;引导浦东社会力量到祥云县开展公益扶贫......接下来的计划表,被他安排得满满当当。
谈及未脱贫户,曾岸东更感责任重大。他说,越难啃的骨头越要啃,因为“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禾甸镇的党委书记段青云说:“曾副县长为禾甸镇的生猪养殖和吉盛庄园的产业输出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位来自上海的干部太难得了!”
对于曾岸东在扶贫就业方面的推进和付出,县劳动保障局的局长雷艳感触颇深。2019年,劳动局组织开展系列沪滇协作的专场招聘会,输出贫困劳动力500多人,组织了37名创业带头人,赴上海市浦东新区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培训,其中,4名创业带头人创业成效、带贫成效凸显。
曾岸东说:“我就好比是一座桥,一头联系着浦东,一头连接着祥云,有人说我的名字里本来就和大山有缘,既有‘山’也有‘东’,东西协作,这既是一个巧合,更是一份时代赋予的责任,我会继续努力,有责任有担当,为沪滇扶贫协作尽最大的力量。”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