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乡村振兴 >> 基层一线 >> 正文
从沿海走进怒江深山,点点滴滴记录下他的真情帮扶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4日 10:16:00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从沿海走进深山,他克服种种不适,完成了从一名“航道人”到扶贫一线“战士”的转变。有同事曾替他担心:你一个干工程技术管理的,去怒江扶贫,业务脱节两年多,回来怎么办?他如是说,“让生活更美好”是我们全体中交人的美丽愿景,组织信任我,让我有机会代表中交集团亲身参与这场脱贫攻坚战役,是我的无上光荣。这就是金佳炜,一位在扶贫路上默默奉献的中交上航人。

  2018年8月30日,金佳炜赴国家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任怒江州兰坪县通甸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任职期限两年。在他的日记里记录下了驻村的点点滴滴……

金佳炜在向孩子们分享知识

  2018年9月1日 多云 星期六

  今天是我到通甸村报道的第二天,工作计划是去麻栗坪的东山组入户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

  由于正值雨季,多处山体滑坡,通往东山组的道路被冲毁,工作组只能徒步前往。出发前李队开玩笑的跟我说:“今天你能坚持下来,后面的工作也就不会觉得有多难了!”我心里想这个“下马威”我接了。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海拔3000m的小山寨。走进老乡家里,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才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家徒四壁,屋顶透光,墙壁透风……莫名的我感觉鼻子发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身体的那点不适也突然烟消云散。

入户了解情况

  彝族老乡看到工作队来,非常热情的招待我们,大家围着火塘烤火、聊天,渐渐驱散了身上的寒意;火塘边烤着的土豆、苦荞粑粑好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的味蕾,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招待尊贵客人的鸡脚酒,滋味独特,让我领略到彝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完成信息核实工作,我们在老乡的一再挽留声中踏上了回村的路程。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还真是,走到山脚的时候,我的小腿抽筋了好几次。同行的队员阿贤拍着我的肩膀说:“一起爬过山,一起下过乡,以后就是兄弟啦!”望着远处天边挂着两弯彩虹,好美!一身的疲惫也好似轻了几分。

入村路上

  七个小时的跋涉,让我深刻体会到扶贫的艰辛不易;目睹村民家徒四壁、屋顶透光的窘境,眼泪忍着在眼眶里打转;热情的招待、善良质朴的脸庞,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由此审视我的内心,我也更加坚定了来这里的“初心”——人生在世,当有所为。“为通甸村民谋福祉,早日脱贫献力量”,这,将是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光荣“使命”!

  2018年12月23日 晴 星期日

  今天,微信看到慧姐发了个朋友圈——“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请远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他们正处于炸毛期,眼里只有表格数据!”哎,真是辛苦大家了,这段时间基本都是白加黑,5+2的工作节奏,队员们个个都顶着个熊猫眼,有人打趣说“马上我们都要变成半个国宝啦!”我也被莫名的持续过敏折腾的痛苦不堪。虽然辛苦,但是大家聚在一起工作,还是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儿。回顾驻村以来的这段时光,日常工作之外,我们工作队也是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向村民了解情况

  九月农忙的时候,我们一起花了两天时间帮助缺劳力的二组和桂莲、七组和术娘家采收了玉米,减少了两家因为玉米无人采收被老鼠偷吃带来的损失。

  在入户走访过程中,祥姐了解到清水江组雀石宝家门前的入户电线杆是一根木杆,雨季用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通过多方联系,我们争取到水泥电杆并完成了更换。

  麻栗坪组的沙映香今年12岁,父亲早年因矿难去世,母亲改嫁,如今和哥哥寄住在伯父家。工作队帮沙映香争取到“黄土计划”3万元的助学金,同时还帮她家申请到了易地搬迁进城入住的名额。我的脑海时常还会回想起沙映香伯父沙金明的一句感言“这笔助学金可能会改变沙映香的命运吧!”每每想来,心情总是五味杂陈。

  大板场组蜂才才的母亲精神残疾、姐姐多重残疾,一直以来都没有办理残疾证,享受不了国家相关政策补助。工作队多方努力,帮助她们办理了残疾证,如今她们都享受到了残疾人护理补助,全家也都享受A类低保。

入户帮助

  回想起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细细抒写的故事,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我们队员扎根基层,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写照。于我而言,四个月的扶贫生活,有感动也有困惑,有汗水也有泪水,体会到扶贫的辛苦,感受到基层工作的不易,同时也收获了值得珍藏一生的“战友情”。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唯愿,通甸村的脱贫攻坚战,写满一纸繁华!

  2019年11月26日 晴 星期二

  前几天就接到通知,第二批易地搬迁进城入住的搬迁户今天就可以到各个安置点办理手续了。一大早,我就跟春哥借了村主任的车带着罗秀林去县城办手续。这一批我们村有三户搬迁进城,分在三个不同的社区:罗秀林家分在永祥社区--石鼓甸安置点,沙金明家分在永昌社区,余发全家分在永泰社区。昨天联系沙金明,他已经先到县城 ,住在侄女沙映香家(第一批已分房),今天自己去办理手续。余发全夫妻两人都在外地打工,我们要帮他家代办相关手续。先把罗秀林送到石鼓甸安置点,我们就马不停蹄地赶到永泰社区,那里也早已排起了好几条长龙。人们满怀期待的领取钥匙,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去验收房子。我前面还在排队的老乡拉住一个刚验收房子回来签字确认的同伴问:“房子咋样啊?”“好啊,有电梯,好多房间,厨房、卫生间什么都有……”虽然他们的口音夹杂着地方口音,我有些还是听不太懂,但是从他们满脸的笑容不难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喜悦。余发全家3口人,按照人均20㎡的标准,分到60㎡大的两室一厅。房子在三楼,采光很好,从窗户向外面望去,一栋栋房屋鳞次栉比,不远处楼顶“感恩共产党 感谢总书记”的巨幅标语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开展工作

  回村的路上,惊喜的接到镇里邮局的电话,说我有一封挂号信到了,哈哈,吾爱回信啦!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老婆的信里满是思念牵挂,一首小诗《什么是爱?》让我潸然泪下,唉,莫道是“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聊自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大、小宝在信里跟我讲了些学校里发生的“琐碎事”,很有默契的一起再次“警告”我少喝酒,字里行间,已经能够感到她们的成长,不在是那个看到我回家就大叫着“稀客回来了,稀客回来了”的小女孩了。纸短情长,那一页页信纸承载着我们彼此的牵挂,在这个什么都讲“快”的时代里,静心思索,品味过往。

  2020年8月18日 大雨 星期二

  通甸这几天连降大雨,好多地方都出现了塌方,大板场组蜂阿木家旁边就是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昨天晚上开始就有山石从坡上滚下来,存在很大的滑坡风险,赶紧让她家搬到安全地点暂时安置是当务之急。一早,经过一番劝说,她们终于答应先搬到大板场组的活动室暂住。一切安顿妥当,我跟蜂阿木闲聊了一会儿。相比去年住院之前,现在的蜂阿木精神好了很多,看起来很健康,人都胖了一圈。她告诉我,儿子蜂忠亮暑假没回来,在珠海找了个工作勤工俭学,一天能赚130块,前不久还汇钱回来补贴家用……说这些的时候蜂阿木满脸笑容,我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也是高兴的想哭,真为蜂忠亮高兴啊!走出大山,学习技能,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最终反哺家庭,我想这一切的变化站在去年那个时间节点上真是谁都不敢想象。

与群众一起工作

  去年四月,蜂阿木生病,被村委会及时送至专业医疗机构医治。或许是家里顶梁柱的轰然倒塌(其父早逝,母亲是家里唯一劳动力),让蜂忠亮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或许是母亲疾病的特殊性,让他无法面对同龄人可能投注过来的异样目光,彼时正处中考备考阶段的蜂忠亮选择了辍学。得知这一情况,我立马带着工作队员一起来到蜂忠亮家开展劝返工作。蜂忠亮奶奶告诉我,辍学后,蜂忠亮就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偶尔到外面也是从窗户爬进爬出。我问他为什么不从房门走,他告诉我,钥匙丢了。但我发现,钥匙其实就插在门锁里面,门后面还顶着一块水泥砖。我意识到蜂忠亮把自己锁在了那片漆黑阴暗里,关上的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一扇门,同时也关上了他自己的心门。大家隔着窗户与他说闲话、唠心事,但是屋里却很少传来回音,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种种迹象表明蜂忠亮紧张的神经快要崩断了,我十分担心这个孩子过度沉浸在抑郁的世界里,越陷越深。虽然少有回应,但我们工作队还是锲而不舍,只要一有空闲就到蜂忠亮家走访,也让他的亲戚朋友帮忙劝说。此外,也拜托挂联单位的领导专程去医院探望他的母亲,得知蜂阿木恢复的很好,我赶忙上门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蜂忠亮。

  有一次去走访,我发现他的妹妹蜂忠娣发高烧,就带她去医院看病…如此种种,或许是蜂忠亮感受到那份真诚,在禁闭自己一个多月后,终于选择走出了那间布满阴霾的漆黑房间。因为长期卧床、饮食不规律,刚走出房门的蜂忠亮话还没说几句就晕了过去。大家赶紧把他抬上床并从邻居家借来糖水喂服,同时还联系镇上卫生院的医生上门为他诊治。通过输液治疗,蜂忠亮逐渐苏醒过来,看着身边有这么多人关心自己,蜂忠亮哭了,他流着泪不停跟每个人说:“夏摸、夏摸(傈僳语:谢谢)”。之后的日子里,我和工作队员依然每隔几天就到蜂忠亮家探望,为他家送去各种生活物资,申请到民政救助,还特意邀请学校老师一起到蜂忠亮家做家访,与他聊学校生活、传达同学对他的关心,让他逐渐打开了心结,走出了阴霾,曾经的那个阳光少年慢慢又回来了。2019年6月,蜂忠亮顺利通过中考,在我们的鼓励下他又报名到珠海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看着孙子的转变,蜂忠亮奶奶如是说:“感谢你们工作队,你们真的救了我孙子一命啊!”

让党旗飘扬在驻村一线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蜂忠亮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变得更加成熟懂事,他曾跟我说,毕业后想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祝他梦想成真!真希望更多的通甸孩子像蜂忠亮一样,勇敢的走出去、闯一闯,凭自己的努力奋斗出更美好的生活!

  写在后面的话:

  山高路远,述不尽的扶贫初心。参与扶贫工作两年来,金佳炜入户走访2000余次,用足迹丈量通甸村78平方公里的每一处角落,始终将扶贫工作、为村民谋福祉紧紧挂在心头。如今,通甸村贫困发生率由2018年的10.7%降低至0,已于2019年底成功脱贫出列,“怒江州脱贫攻坚贡献奖”是他炙热情怀的最好诠释。纵使扶贫路上有再多的艰辛、再多的磨难,金佳炜心口那捧血,也依然温热!

  作者 金佳炜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