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要闻 >> 图片要闻 >> 正文
云南这份民生答卷 满满群众获得感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5日 19:06:10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10月15日下午,云南省召开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表彰大会暨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大会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及集体进行了表彰。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干部群众并肩顽强奋战、社会各界响应号召踊跃参战,经过5年艰苦卓绝的奋战,云南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回望过去五年,云南各族儿女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携手奏响了脱贫攻坚的凯歌。今天的云岭大地万象更新,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在第七个全国扶贫日来临之际,云南网将镜头聚焦全省各族群众,听听他们讲述小康路上的幸福生活。

  从人背马驮到道路畅通,从“靠天吃饭”到产业兴旺,从深居穷乡僻壤,到走出大山看世界……脱贫攻坚以来,各族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获得感不断提升。

  一头通往山外 一头连着幸福

  这五年,伴随着全方位、立体式的交通建设和改造,云南山区群众彻底告别人背马驮,致富坦通向八方。

  在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巴坡村独龙族姑娘余艳梅的记忆中,儿时进城只能靠步行,去一趟县城步行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因交通闭塞,当地产业发展也一直受限。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巴坡村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变。“以前步行需要两三天的路,现在坐车两三个小时就到了,人们出行更加便利。村民们住进了搬迁房,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大家靠种草果、养蜂等生态产业脱贫致富,物质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怒江美丽公路 赵家琦 摄

  作为有幸通过教育走出大山的学子,余艳梅也欣喜地看到,随着道路畅通、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更多的年轻人也有机会走出大山外出打工、求学。见识广了,致富也路子也多了。

  而在百里之外的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补掌村委会都章村的水族姑娘田海浪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脱贫攻坚以来,进村入户的道路是打成了水泥路,我们的农作物板栗、柿子还有稻谷都能够拿出去卖,变成钱装在我们口袋里。”

都章村群众丰收忙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2015年以来,云南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1022.94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1.24万公里。今年5月,全省实现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客车的目标。云南全部完成“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确定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硬化路、通邮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客车的任务,有效助力了全省8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不仅让贫困地区群众告别了“出行难”,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挑“大梁” 日子有奔头

  这五年,全省各地牢牢抓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托起贫困群众的“致富梦”。

  今年1月19日,对于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李发顺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的家中,和他们一家人共同体验制作新年传统食物——大米粑粑。回忆起这段经历,李发顺眼里满是自豪。

幸福司莫拉佤族村 杨峥 摄

  李发顺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因肢体残疾,无法外出打工。脱贫攻坚以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妻子外出打工,李发顺则在家里老人的帮助下,发展起了养猪、手工、大米粑粑制作等产业,一家人生活逐渐改善,并于2017年顺利脱贫。如今,李发顺家里还建起了新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6月3日,村里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布置如土陶体验、藤编体验、根雕制作等项目业态,发展起了乡村旅游。随着游客纷纷到访,李发顺依靠制作大米粑粑的手艺,收入基本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

  “今年总书记亲自来到我家,让我备受鼓舞,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相信我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李发顺笑着说。

清水乡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民宿、农家菜培训班现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我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要求,因地制宜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2019年,全省产业覆盖贫困户169.01万户,占有产业发展条件贫困户的99.48%,基本实现产业到户全覆盖。

  依托产业、就业等增收渠道,群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2015年至2019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070元增加到10771元,年均增长11.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贫困地区群众“房子越盖越高、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好”。

  播下梦想火种 插上逐梦翅膀

  这五年,云南省始终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阻断贫困代际传播。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旺乡是全市最偏远的一个乡,教育水平较落后。2018年以来,景洪市推行异地集中办学,将勐旺乡3年级(含3年级)以上瑶族学生集中到景洪市一中和景洪市三小就读,解决了孩子们求学难问题。李丹妮正是受益者之一。

景洪市三小学生正在阅读绘本 吴记伟 摄

  “以前我们在家生活条件差,吃不饱、穿不暖,生活习惯差,没想过要好好读书学习、追求更好的生活。”李丹妮说,来到县城上学后,往返车费、穿的衣服、盖的被子、一日三餐的费用都由政府负责,还有爱心人士捐赠生活、学习用品,进行“一对一”帮扶。学校的老师们也给予了他们特别的关爱,孩子们无须再为生活担忧,可以专注于学习。

同学们吃住均由政府买单

  近年来,云南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和“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各项重点任务,决战决胜教育脱贫攻坚。全省88个贫困县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77%,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目标全面完成。

古柏招银希望小学正在组装机器人的同学们 赵家琦 摄

  随着山区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不少山区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在昆明市禄劝一中,同学们通过网络直播,就能与发达地区孩子一起同步学习。在武定县古柏小学,“机器人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教育扶贫,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更为他们播下梦想的火种,让大山的孩子插上逐梦的翅膀。

  村美民富产业兴 幸福生活入画来

  脱贫攻坚以来,云南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客车的目标。全省贫困村100%通动力电、100%实现光纤宽带网络覆盖。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全省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人均纯收入5000元(含)以上的比例由2015年的5%上升到2019年的90.6%,有产业支撑的比例由4.5%上升到93.6%,有稳定就业的比例由9.2%上升到55.1%。

金平县老集寨乡群众穿上新衣去赶集 赵家琦 摄

  小轿车开到家门口、新鲜肉菜端上餐桌、家家户户忙增收......云岭大地上,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统筹 徐腾中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赵家琦 杨苑 翟芯冉 秦黛玥

  海报设计 蔡陈晨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