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好故事】一束微光 照亮山里孩子的世界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 09:58:58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在洋芋地里玩耍的孩子

  “从未想到过,山里的孩子生活条件这么苦!” 2015年,第一次接触光着脚丫、拖着鼻涕在洋芋地里玩耍的农村孩子,临沧市扶贫干部赵静泪目了。身为8岁孩子的母亲,也是驻村工作队中唯一的女性,看到此情此景心疼不已。驻村以来,她将目光聚焦山区孩子,通过发动社会爱心资源,捐资助学,她的点滴行动,犹如一束微光,照亮了大山孩子的世界。

  为学校购买电视 丰富孩子业余生活


赵静入户了解情况

  赵静是国家税务总局临沧市税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2015年3月,她被派驻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城子村,怀揣着对驻村生活满满的期待和梦想,开启了驻村工作。作为80后干部,从未有过农村工作生活经验的她感到压力巨大。为了尽快熟悉村里的情况,她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主动参与到村里的各项事务中,逐渐熟悉村中情况。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她深知一个地方要发展,一定要从关心教育入手。2015年她为城子村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向单位争取到了奖励资金12500元,受奖励学生达11人次,帮助当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减少了一部分经济负担。此外,她充分调动身边的同事、朋友的力量,带动大家一起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进村以后,她了解到村上那卡小学校舍陈旧,教室屋顶常年漏雨,不但严重影响教学,对学生的安全也造成一定的隐患,于是联系到了台湾某爱心人士李先生,他慷慨地向上那卡小学捐赠了教育爱心款2万元整,用于局部修缮学校的硬件设施,缓解了燃眉之急。之后,她又联系到成都爱心人士黄女士,为一名失学少年争取到善款前后共计15600元,涵盖了他在校期间每月300元的生活费,一直到高中毕业。


爱心人士给孩子们捐赠的玩具

  在去丙山小学探访期间,她发现该校有19名住校的学前班学生,他们的年龄段多数在4到6岁,加之学校设施相对不足,没有围墙,也没有更多的玩具和书籍,课余期间,小朋友们经常四处乱跑, 作为一名母亲,看到这样的情况,她为孩子们的安全感到深深的担忧,她与妹妹商量一起凑钱为丙山小学购买了一台52寸乐视电视机,从此,孩子们可以通过电视更多地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在姐姐的帮助下,她又联系到青鸟助学的倪先生,为丙山小学这19个可爱的小天使每人送去了1套新衣服和1双新鞋袜。

  尽管这些小事微不足道,但在赵静看来,她希望尽绵薄之力,让这里的人们真正感受到温暖。“真正的爱心不是同情,不是怜悯,也不是简单的物质给予,它是隐藏在物质背后的那份爱和力量,是希望、温暖以及改变这种贫穷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赵静说。

  组织“辣妈跑团”进学校献爱心

  同年九月,随着单位挂钩帮扶的调整,赵静来到双江县忙糯乡小坝子村。小坝子村地处高寒山区,农作物生长缓慢,相对偏远的村落,扶贫任务更加艰巨。当时,她8岁的女儿刚上三年级,是正需要母亲陪伴的时候,她克服了自身家庭的困难,和其他队友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坝子村的脱贫攻坚大战中。


刚驻村时泥泞的道路

硬化后的道路

  初到小坝子村,随处可见泥巴路、土基房。为做好政策宣传,她时常顶着烈日,冒着大雨,不分白天黑夜地入村入户做工作。晚上围在火塘边开会的场景,她至今还记忆犹新:十多个人拥挤在一间狭小的厨房里,烟熏火燎,掺杂着亲切的乡音和各种汗水、烟草的味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老百姓积极报名建房,农危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村民们顺利迁入新居。


小坝子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驻村期间,赵静时常会看到很多光着脚丫、拖着鼻涕的孩子,他们唯一的“游乐场所”是洋芋地,最抢手的零食是5毛钱一包的辣条。看到这些满脸泥巴却绽放着淳朴笑容的孩童,赵静总是心疼不已。山区冬季气温低,为了赶在冬季之前给孩子们添置衣服、鞋袜,她发动广大亲朋好友开展捐衣送温暖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累计为困难村民发放温暖、干净的爱心衣服共计2317件。


辣妈跑团的成员们到学校看望孩子们

  2016年10月,作为“临沧辣妈跑团”中的一员,赵静时常会与大家分享驻村经历,得知这里的孩子们缺衣少物、没有像样的玩具,在赵静的号召下,辣妈跑团一行34人共同驱车前往小坝子幼儿园,为那里的小朋友送去了各种衣服、玩具、学习用品和书籍。

  看着孩子们拿到玩具时的那一张张欣喜的小脸和那怯怯的小眼神,赵静的内心除了欣慰更多的是心疼。同行的女儿拉拉她的衣角说:“妈妈,这些小朋友怎么不穿鞋子,他们冷吗?你赶紧把我的鞋子、玩具还有小人书都带点来送给他们吧。”她看着懂事的女儿,内心满是欣慰:爱心的种子,已经开始在女儿心中生根发芽。

  2017年,赵静离开挂钩村回到单位,但她对孩子们的牵挂从未停止过。2017年4月,挂钩村有一个孩子高中毕业考上大理学院,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能有一个大学生是一个家庭的骄傲,同时也是沉重的负担,知道这个情况以后,赵静积极联系到自己在徐州的校友,帮孩子寻找到每个月400块钱的生活补贴,直到孩子大学本科毕业。


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

  如今,赵静离开挂钩村快4年了,在她和驻村队员的共同努力下,村里铺起了水泥路、盖起了新房,原先怯生生的孩子们,如今也更加自信了。回想曾经驻村的那700多个日日夜夜,赵静历历在目,有汗水、有欢笑、有苦衷、更多的是收获。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责任编辑:翟芯冉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