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扎根田间地头 这位“跨界”警官有点酷!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19:01:58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初冬,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坡头乡,54岁的童金录穿着单薄的T恤衫,行走在田间地头。他穿过熟悉的陡坡,钻进玉米地里开始“疏果”。

童金录正在玉米地里“疏果”

  自今年9月开始示范种植甜脆玉米以来,童金录便像照顾孩子一般,悉心呵护着这些“宝贝”的成长。“再过20多天,这批玉米就可以上市了。”烈日下,满头大汗的童金录一脸欣慰,采下一根鲜嫩的玉米穗尝了一口,感叹道:“真甜!”

  眼前的童金录皮肤晒得发红、双手严重皴裂、两个裤腿沾满了泥土.....乍一看,他和当地老乡并无区别,很难想象,这位当地百姓眼中的“农业专家”,曾经是一名驰骋战场的警官。

  转战扶贫“战场” 他初心不改

坡头乡西底村新貌

  童金录曾担任过原建水县公安局副局长,年轻时曾出生入死、办理过很多重大要案。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年过五旬的他继续发挥余热,主动请缨加入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2018年2月,童金录被选派到建水县坡头乡渣腊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并于2019年带领渣腊村脱贫摘帽。今年3月,已调整回原单位工作的童金录选择再次“出征”,来到坡头乡的深度贫困村——西底村。

  “堂堂一名警队干部,咋个跑到我们这个地方来吃苦?”面对村民们的不解,童金录总是笑而不语。内心却有着最朴实的想法:“年纪大了,回单位也不能冲锋一线,不如留在这里带大家发展产业!”

  扶贫笔记写满了23个笔记本

童金录随身挎的包

  每天走村入户,童金录都会随身挎着一个泛黄的背包,上面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字样,里面装着23本各种颜色的笔记本。两年来,他用这些本子采集了344户贫困户的一手家庭情况,为每一户制定了帮扶措施,为每一村开出了脱贫“良方”。

童金录皴裂的双手

  “年纪大了,信息多了记不住,每次用本子记下来,下回一看就知道了。”童金录笑了笑说。11月12日下午,在去西底村委会克租村李亮一家入户前,童金录从包里掏出老花镜,用皴裂的双手翻开本子,查看家庭信息:“户主:李亮,致贫原因:缺乏技术,住房D改A;女儿李xx,先心病已手术……”

  一进门,童金录就和家里的两位老人熟络地聊起了家常,这几年,李亮一家建起了新房,夫妻俩在附近工地打工,一家人已由2014年顺利脱贫。听二老谈起家里收入不稳定,童金录提出建议:“明年要不要考虑种茨菇,3~4月份就可以卖了,不耽误种水稻!”“我们这个地方适应吗?好不好卖?”68岁的李永德有些心动,但仍心存疑虑。“我们这里海拔低,气温也合适,肯定能适应!”童金录的一番话让老人吃下了定心丸。

  “童书记说的话,我们信!”在李永德眼中,童书记做事有魄力,又踏实能干,农忙时节,还会帮农户打谷子、扛百香果。他的付出,村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自学成才的“农业专家”

云南扶贫热线记者采访童金录

  事实上,入户动员村民发展新产业,对于童金录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坡头乡一直缺乏成型的产业,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家人常年聚少离多。驻村伊始,童金录就立志“要把产业发展起来了,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然而,产业发展的道路却并不顺利。最初准备在渣腊村推广滇黄金时,面对这位城里来的干部,渣腊村村民将信将疑:“本地气候能适应吗?”“种了能不能卖得出去?”.....为了打消农户的疑虑,他决定自己打造示范基地,动员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种植,还亲自参与示范田的管理。

  搞土壤检测、向专家请教,看书、查手机……年过五旬的童金录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当起了“学生”,从种植到采收,几乎每个环节童金录都亲自参与。低、中、高海拔适合种什么他一清二楚。“我们农民都没他能吃苦!”当地村民曾这样评价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童金录指导渣腊村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重楼、滇黄金200余亩,有了稳定了产业,当地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今年3月,刚到西底村,他又开始谋划产业。“冬早玉米种植周期短、错时上市价格好。”尽管童金录推广前做足了“功课”,但看不到收益,谁也不敢率先尝试。童金录在西底村委会克租村选取了100亩荒地,动员村里的3户种植户示范种植,并与企业达成了收购协议。

  自从9月玉米播下种,从出苗、拔节到孕穗,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今年获得云南省脱贫攻坚奖之后,因为放心不下这片试验田,他放弃了外出疗养的机会,隔三差五往地里跑。眼看着第一批玉米即将上市,童金录终于松了口气。

  “跨界”警官将继续书写精彩人生

田间正农忙

  当前西底村已达到脱贫摘帽的标准,童金录的任务也即将圆满完成,但他似乎并没有停下来休息的打算。

  西底村早已谋划好了“修好一条路、架好一股水、种好两棵果、栽好一棵菜、点亮一盏灯”的发展思路,童金录指着远处山上的荒地,描绘着未来的发展蓝图:“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这些荒地开发出来,种上贡菜、滇黄金......”

  这位54岁的“跨界”警官,将继续奔走在田间地头,书写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赵家琦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