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如何变成村民心中的“自家人”?他有答案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3日 11:09:01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蒙姑镇是昭通市巧家县最南端的乡镇。“蒙姑”在当地彝语里意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地。拖坑村就坐落在蒙姑镇境内,是全镇贫困人口最多的深度贫困村。“山高、路陡、地贫、人穷”是拖坑村多年的贫困写照。2017年村到镇道路硬化后,35公里的山路开车仍需1小时。2019年7月,我循着这条路第一次走进拖坑村,对李白“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的诗句有了现场感受。

循着这条路第一次走进拖坑村

  练好技能尽快适应,不给村里添麻烦

  驻村前我已经想好:不给村委会和村民添麻烦,和村民们相处好,力所能及多做事。进村后,陈支书看我带着眼镜一副读书人的样子问我:“会不会习惯?”我笑着回答:“习惯,习惯,到村了就不走了。”

  驻村,首先要习惯当地口味。村委会的伙食多油多盐多辣多味精,而且当地每天只吃两顿。入乡随俗,我也就只吃两顿。但不吃早餐胃实在受不了,我就自己冲点麦片做铺垫,过了吃这一关。

大山之下便是拖坑村

  其次要过交通关。拖坑村15个小组中有12个不在村委会附近,都隔着山、离得远,4个小组距离村委会10公里以上,最远农户距离村委会15公里。为了方便走村串户,我自学骑摩托车,每天骑着车在村里跑,一来练车,二来熟悉村容村貌,出行问题很快解决了。

  作为新兵,只要有机会,我就单独或陪同县、镇、村干部深入走访贫困户,多方面梳理村资料,分类整理电子化台账,边看边学,每天拉着村干部问东问西,迅速实现了角色转换。因为掌握的资料多,我很快成为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信息员,大家要的数据我都有,都能快速找得到。驻村第一次有了小小成就感。

入户宣传

  有了数据材料,各项工作方便起来。我主动整理完善村档案、工作队档案等资料,完善了“国办系统”等系统。我还和村委会一起讨论建立了环境卫生等5大项、9小项制度规定。在各项检查考核中我都全程参与,撰写背景材料等,和镇、村两级干部反复研究迎检方案,提前实地进行准备。

  我越来越适应驻村生活,也渐渐体会到扶贫的酸甜苦辣。

钱海东整理贫困户档案

  把村中美景拍成短视频,拉近与村民距离

  扶贫工作在田间地头,在村民的院坝上、火塘边。

  拖坑村是一个布依族村寨,我认真向村干部请教与村民们友好相处的方式方法。每次入户除了调查,就是和村民拉家常,听他们讲自己的事、身边的事。渐渐地,我也学会了他们的口音。村民见我亲和幽默,也能和村民吃在一起,大家都愿意和我说话。

  红白喜事、杀猪宰羊、家中有事都邀我一起去。村民们说:“驻村了就是自家人。”这让我真切感受到家的关爱和温暖,也有了更多的机会熟悉村民,了解村情、贫情。

为村购买垃圾汽车和垃圾箱

  为了有针对性地宣传各项扶贫政策,每次政策宣讲,我从不马虎,认真查资料、写稿子,通过讲村民喜闻乐见的故事,让村民来开一次会能记住一点东西,有一点启发。

  拖坑村民风淳朴、景色怡人,但天天身处其中的村民并没有特别的感受。为此,我专门以小视频的方式录制了拖坑十五个美景向祖国母亲70岁生日献礼。视频转发后,不少看了的村民感叹道:“没想到我们村有那么美,早点发出去,村里光棍都会少几个!”

  建起现代化养鸡大棚,抓实产业扶贫

  驻村五个月后,我了解到鸡肉市场需求量很大,本地鸡供不应求,在拖坑村养鸡可操作性很强。

  说干就干,我及时与村委会干部交流,村民有动力,发展才有希望。产业刚起步,缺的东西很多,但最缺的还是技术、资金和销路,每一项都是难题。我一方面和村干部沟通自己的想法,找工作着力点,另一方面我三次带领村干部外出实地参观学习。经过参观学习,村干部有了亲身体验,思路清了,信心足了,吃下养鸡的定心丸。

建设养鸡大棚

  面对资金难题,我与村委会反复研究商量,先是协调龙头企业技术支持和销售支持,同时协调爱心企业资金搞好基础设施。两家爱心企业慷慨解囊,捐赠村发展资金15万元。随后,我们便着手邀请企业负责人到村帮助选址,寻找大棚建设单位,准备一系列报账材料,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大棚建设。众人拾柴火焰高,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全员出动,平整土地、砌砖、焊接钢管、搭建雨棚、架线、接水。人努力,天帮忙,终于在雨季到来前建成了一次可养5000只鸡的现代化养殖大棚。

  大棚建成后,我又结合拖坑村实际,建立了规模化养鸡《决策制度》、《财务和利润分配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我把学习到的养鸡经验摘抄汇总后发给所有村干部学习。2020年5月,第一批2500只土杂鸡开始养殖,目前已经出栏销售,集体经济获得1.5万元收入。

  想法设法助学控辍,抓牢教育扶贫

  工作之余,我常到村希望小学走走看看,和村小的老师处成了朋友,对村小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当我知道村小五、六年级成绩最好的学生平均分仅能达60分,少数学生长期主科只能考个位数时,十分震惊。

  教育改变的不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一家人、一个村的命运,是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最好的方式。一年多的驻村工作时间里我和校长、老师反复沟通,在单位帮助下,爱心企业和村小学建立了助学金计划,向学校捐赠科学素养包和课外书籍3万余元,选派2名教师外出培训提升教学能力。

慰问困难学生

  最让我感慨的是全村15名辍学生,我们一家家跑,一个个动员做工作,终于全部返校。六年级的李明(化名)更是跑了五、六次做他和他家人的工作。其中一次他离家出走,我们一群人在山上找了一晚才找到。另一次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发着烧从昆明回家,不走大路却翻山回村,把我们都吓坏了。连夜请镇卫生院救护车拉着他去县城检查,所幸平安无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在学校安心上学,在学校多读书,未来才会有更多的希望。

  脱贫了,为自己参与扶贫而自豪!

  2020年5月16日巧家县正式脱贫出列!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我像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那一刻一样激动无比!那天,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们脱贫了!”

  一年半的驻村工作,我力所能及做了点事,换来了村民的认可和尊重,还有幸见证了全村、全省和全国的整体脱贫,留下了和村民相处融洽的美好回忆,既自豪又欣慰。

  拖坑村的脱贫,脱下的不仅是经济上的穷帽子,更是思想上的旧观念。脱贫后的拖坑村将轻装上阵,持续发力,与全省、全国一道携手进入小康社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 钱海东(云南银保监局驻村工作队)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