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云南脱贫攻坚离不开各方社会力量的支持。记者从12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昆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脱贫攻坚以来,社会各界纷纷携手,助力云南“战贫”:中央部委倾力支持、兄弟省市真情帮扶、民主党派既督又帮、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各界力量形成大扶贫格局,为云南贫困地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556.65亿!中央“真金白银”助力云南脱贫
当前,位于普洱市澜沧县东回镇东岗村帕令村民小组的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正在建设中,这是在中国工程院指导下打造的集科学研究、科技培训、栽培种植、销售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规划面积10020.4亩,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创造农业总产值2亿元以上,将带动东回镇819户2712人农户增收。当前首批示范种植的冬早蔬菜,将于明年春季初见成效。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把定点扶贫澜沧县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放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集聚科技、智力、资源等优势,先后组织300余人次院士专家深入普洱田间地头,投入真金白银,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创造了“中国工程院科技扶贫模式”。
而在文山州西畴县瓦厂村幸福新村小组,村口的扶贫车间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在女儿的注视下,苗族妇女熊顺芬熟练地完成套、转、剪、粘4道工序,一个电子线圈快速成型。在家门口,这位3个孩子的母亲收获了“打工带娃两不误”与“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幸福。这是瓦厂村普通的一天,也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定点帮扶西畴县一个生动的画面。1995年,最高检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定点帮扶西畴县。25个春秋,最高检真心实意付出、真抓实干攻坚,与西畴人民一道,在这个被外国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创造和见证了全面脱贫的奇迹。
云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各级各方的心力智慧。
国务院扶贫办对云南脱贫攻坚全程指导,中央投入云南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达556.65亿元,增幅和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云南易地扶贫搬迁全力支持;教育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和国家林草局分别牵头联系滇西边境片区、乌蒙山片区、石漠化片区,牵头协调推进片区脱贫攻坚,发挥部委优势,给予片区倾斜支持;住房城乡建设部安排我省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居全国第一;自然资源部安排我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量居全国第一;交通运输部对“直过民族”和沿边、抵边地区自然村通硬化路给予特殊支持;国家林草局安排我省生态护林员指标居全国第一;中央定点扶贫云南的单位从27家增加到53家,共投入资金234.05亿元,选派干部924名。
跨山海、聚深情 东西协作结硕果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我国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和扶贫方式,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沪滇、粤滇扶贫协作向更精准、更广阔、更务实方向发展。上海、广东跨山海、聚深情,为云南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大助力。
“我的第一个月收入寄给了父母,这是以前全家几乎一年的收入,爸爸、妈妈可高兴了。” 这一刻,作为春秋航空的乘务员,来自红河州贫困家庭的李文英走出大山,站在了云端。她是春秋航空面向红河州对口3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定向招收的首批35名空乘人员之一。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上海红河两地的劳务输出协作给了她希望,也为对口地区贫困子女圆梦蓝天、脱贫解困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而在文山州广南县,当地的高峰牛肉,已成为上海高档餐厅青睐的食材。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将高峰牛养殖作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打通了养殖、运输、屠宰、加工、配送各个环节。让高峰牛肉走出广南,摆上了上海市民的餐桌。
随着沪滇对口帮扶的不断深入,上海各方力量带着东部的技术,东部的资金,东部的理念通过各种毛细血管,不断融入云南的每个领域,每一块土地。
在沪滇携手的同时,粤滇扶贫协作也结出丰硕果实。26岁的昭通市鲁甸县青年医生王黎怎么也想不到,2017年结束轮岗后的她就幸运地被派去了东莞进修学习,并在短短的三年间就从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新手医生,成长为县人民医院眼科的本土骨干医生。
王黎是东莞对昭通开展医疗帮扶,深化医院与医院结对共建机制中众多“幸运儿”之一。从2017年开始,东莞就先后选派出211人次医疗骨干在驻点医院科室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和培训技术,填补当地多项医疗空白。
不仅是医疗,粤滇帮扶涵盖我省产业、教育等各方面,今年7月,怒江州民族中学首届“珠海班”50名学生,以100%一本上线率的优异成绩,创怒江州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传来好消息的还有参加本次高考的兰坪一中、泸水一中“珠海班”。据了解,从2017年春季开始,珠海市先后在怒江州开设11个普通高中“珠海班”,累计培养优秀学生498人。
据统计,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珠海市累计向怒江州投入教育帮扶资金1.55亿元,围绕学校、教师、学生开展立体式全方位教育帮扶工作。不仅阻断了贫困代际传播,也为大山的孩子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
一批批帮扶干部跨越千里,把云南当作第二故乡,真情奉献,开展医疗卫生、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
以东部之长补受援地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近年来,上海市、广东省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分别投入帮扶资金105.64亿元、30.97亿元,引导企业在云南投资162.03亿元,建成26个产业园区,援建698个扶贫车间。完善劳务协作机制,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51.43万人次,帮助支持12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加大人才支持,累计选派837名干部、368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云南帮扶,280家医院与我省259家卫生医疗单位、413所学校与我省422所贫困县学校结对帮扶。
民主党派既督又帮 凝心聚力助脱贫
脱贫攻坚以来,广袤的云岭大地上,云南统一战线凝聚思想共识、贡献智慧力量、倾情倾力担当,生动讲述多党合作的同心故事。
会泽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7年底,全县105万人口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459户246062人,贫困发生率27.21%。2017年12月,在中共云南省委统一部署下,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的具体统筹安排,8个民主党派云南省委会在会泽县开展脱贫攻坚“同心工程”,分别对口会泽县8个乡(镇、街道)的8个贫困村开展“挂乡包村”帮扶工作,并在全县打造“同心社区工程”“同心致富工程”“同心生态工程”“同心健康工程”“同心育才工程”“同心社会工程”6大“同心工程”,筑牢“同心”思想,叫响“同心”品牌。
各民主党派既督又帮,农工党中央深入攻坚一线调研103次,帮扶款物1亿多元,协调引进一批投资合作项目。8个民主党派云南省委实施“同心圆梦彩云南·聚力脱贫攻坚战”行动,既全程监督,又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社会力量推动直过民族实现“千年跨越”
2016年3月,三峡集团与云南省政府签订《支持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攻坚合作协议》,2016-2019年投入20亿元帮扶资金,围绕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对云南怒族、普米族、景颇族三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给予持续帮扶。四年间,一大批民生项目得以落地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果,极大丰富了具有云南特色的“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脱贫攻坚企业集团帮扶模式,有力推动了“直过民族”聚居区实现社会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千年跨越”。
脱贫攻坚以来,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中烟公司、云南烟草专卖局等企业集团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投入帮扶资金82亿多元,助力“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
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干部拼搏奋战,广大扶贫干部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投身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用“干部脱皮”换来“群众脱贫”。
策划 徐腾中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