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拉祜寨的“涛哥”:这三年,值了!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7日 10:47:48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民见到李涛,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涛哥”。扎根拉祜寨的1000多个日夜里,李涛和同事带领拉祜群众一起革除陋习、培植产业,也在朝夕相处中和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下定决心啃下“硬骨头”

  1986年出生的李涛是绿春县公安局禁毒大队一级警员,2017年5月10日,绿春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从多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队,开展“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李涛被抽到工作组进驻平河镇大头拉祜寨。


李涛(中)入户开展工作

  刚刚跟随工作队来到拉祜寨的第一天,李涛发现,偌大的寨子里居然只有3个人,这让李涛感到惊讶。拉祜寨村民小组位于平河镇东南角,隶属于平河镇大头村委会,距离镇政府驻地24公里、县城83公里,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世居民族均为拉祜族,集“民族直过区、特少民族村、边境特困村”三位一体。这个地方交通不便,贫困封闭,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导致拉祜寨群众仍没有改变原始的以狩猎为主的丛林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落后,生产生活能力低下,且存在许多陋习。他们不住村里,喜欢住在山上,睡觉不睡床,而是睡在地上,甚至连简单的刷牙洗脸、穿衣打扮都不会,于是便有了李涛刚到拉祜寨时村里只有3个人的景象。

  到2016年末,拉祜寨村民小组全村共有人口33户168人,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有耕地0.2亩,人均有粮不足20公斤,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元(主要是享受国家政策性的补贴收入),因部分村民吸食毒品,全村大部分经济林和承包地被非法转让。全村168人中有初中文化的2人,小学文化的5人,文盲半文盲161人,绝大部分群众听不懂汉语,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革除陋习,走向文明


李涛入户开展工作

  进驻拉祜寨后,李涛和同事与村民同吃同住,这也让他深切体会到了拉祜村民原始的生活习惯。面对急需有人带领走出贫困,改善生活状况的村民,李涛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个地方。第一步便是要革除陋习,纠正村民的生活习惯。

  一个漱口杯,一把牙刷,一个脸盆,一大早李涛就拿着东西走向了村民王九才家,因为李涛接受了一项“重任”:教村民们学习刷牙洗脸。“把水接到漱口杯里,然后在牙刷上挤上牙膏,不能太少,不然刷不干净,然后把牙刷放到嘴里,这样上下左右的移动”李涛边讲解,边做出示范,王九才和妻子在一旁跟着学习。“有什么感觉”李涛笑着问道,“很舒服的感觉”憨厚的小伙子含着一口泡沫欣喜的回答,“以后每天早上都要用给你们配发的牙刷和脸盆刷牙洗脸,要讲究个人卫生”,李涛认真的交代着,去完王九才家后,李涛又继续走向下一家。

  村民们喜欢住在山上,不愿进村居住,李涛与工作队成员便买了鸡蛋、肉、菜,拿着这些“好处”上山,花了整整10天时间,与他们沟通交流,耐心劝说他们回村居住;村民们不睡床睡在地上,李涛与工作队成员便为他们买床置被,亲自教授他们铺床叠被;村民们衣衫褴褛,不会穿衣打扮,李涛与工作队成员便给他们添置衣物,教会他们穿衣搭配;除了七十年代政府帮助建盖的11户石棉瓦顶的空心砖房外,村民们居住的都是竹子搭建的草棚房,李涛与工作队成员便积极上报,多方协调,为他们建起了水泥房,让他们有了温暖的安身之所。


开展党建活动

  在李涛与工作队员的帮助下,拉祜寨的群众们结束了风餐露宿、衣衫褴褛、四季赤脚的生活,这个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小部落”终于走上了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正轨。帮助拉祜群众革除陋习后,李涛积极发挥作为一名禁毒民警的专长,与驻村工作组研究商讨,全面做好前期摸底排查,因地制宜,最终探索出一条开放与封闭相结合的就地戒毒好路子。

  授之以渔,发展产业


带领村民发展产业

  “工作队现在将拉祜寨村民带上了正轨,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好的还是能给他们一张‘渔网’,让他们有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保障他们的生活”。在村民戒断毒品后,李涛与工作队开始关注拉祜寨群众搞生产的问题。立足拉祜寨区位与地理优势、群众素质特点和市场需求,工作组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技术扶贫,打造拉祜特色产业村。

  要生产发展就要有地,但是因之前村民的经济林和承包地大部分被非法转让,土地问题成为了打造拉祜特色产业的一大难题。李涛和工作队立即将土地问题上报乡党委政府,经过多方协调,研究讨论,最终党委政府出资帮助拉祜寨村民收回了转让的土地。


与村民同劳作

  着眼短期,发展黑木耳、榆黄蘑产业。工作组经过多次调查获悉,拉祜寨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地资源非常符合黑木耳种植,为此,决定拉祜寨土地入股,群众投工投劳,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黑木耳12余亩、榆黄蘑10余亩。

  着眼中期,试种特色高原梨。积极创新、大胆尝试,按照产业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的思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拉祜寨周边的闲置土地,组织拉祜群众示范种植高原梨1100余株,占地15亩。

  着眼长期,发展生态有机茶。由于农产品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将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也是人们对食品安全最基本的需求。工作组在打造拉祜寨“茶叶专业村”品牌时本着绿色无公害的理念,在不喷洒农药的条件下利用生物技术种植出生态有机茶。目前,在工作组和拉祜寨广大群众的一致努力下,按照科学化种植标准,完成定植茶苗共计165余亩。

  此心安处,便是吾家


李涛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刚来拉祜寨的时候每天想的是要怎样去改变这个地方,帮助这些纯真质朴的村民,随着待的时间慢慢长了,工作渐渐有了成效,李涛对拉祜寨多了一份特殊的情谊。

  在这里,大家更习惯亲切地称呼李涛为“涛哥”,“涛哥好呀”“涛哥上班去啦?”“涛哥有空来家里吃饭”,只要李涛在村子里走一圈,总能收到这样或多或少的问候。“仗剑入沙场、功成方回头”这是李涛的信念,来了就要做一些事,不管能改变多少,都要竭尽全力,而他也确实做到了。

  “涛哥嘛,村里谁不认识他,当时就是他把我们从那个山上接下来的,还给我们吃的穿的,给我们盖房,让我们知道共产党好啊,我们真的很感谢涛哥,很感谢我们的人民警察。”村里一个小伙这样说道,短短的评价,简单的话语,但字里行间透露的是满满的信任和感激。


李涛与同事开展防疫工作

  2019年,李涛荣获“云南十大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做着同一件事,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觉得值了,只希望这个地方能越来越好”。“涛哥”的驻村路上,没有枪林弹雨的轰轰烈烈,亦没有流血牺牲的悲凉壮阔,他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扎根在这个小村寨,用忠诚、坚守、担当为拉祜寨群众铺设了一条通往脱贫致富的道路,成为拉祜寨的平安“守护者”。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付寅

责任编辑:翟芯冉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