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好故事】这封手写信里藏着一个暖心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6日 18:32:55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您好!每次您来家,我不知该怎么说才好,因为这两三年来,您和各级领导干部在百忙之中,不知多少次冒着风雨,从开远城来到我们的小山村,了解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医疗、教育等情况。谢谢您们对我们的关怀……”这是一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碑格乡鲁姑母村委会阿痴村村民杨万寿写给扶贫干部吕红玲的感谢信。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字句真切、发自肺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如冬日暖阳一般,让正奔走在脱贫攻坚路上的扶贫干部心生暖意。

吕红玲与同事分享感谢信内容

  “说实话,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感觉挺意外的,内心里满是感动。”开远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吕红玲回忆,前段时间,来市里学驾照的杨万寿把这封信放在单位门卫处,就匆匆离开了。打开信封的那一刻,吕红玲心里一暖:想不到平日里不善言辞的杨万寿,会用写信的方式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吕红玲询问杨万寿一家的情况

  杨万寿的父亲杨龙玉是吕红玲的挂包户,自2018年挂包帮扶以来,吕红玲就成为了杨龙玉家里的常客。69岁的杨龙玉曾因脑溢血留下偏瘫,老伴则患有通风,加之因缺乏技术,庄稼收益低,养殖效益不好,经济问题成了他家的一大难题。吕红玲回忆起刚到杨万寿家看到的情形——家里一团糟,家庭成员眼神迷茫、看不到希望。  

  刚开始,1993年出生的吕红玲还担心沟通困难,来的次数多了,她也逐渐融入了这个家庭。冬天碑格乡气温较低,她时常买了被褥和衣服,给老人带过去。杨龙玉因病需要长期服药,吕红玲经常会帮老人带药。时间长了,杨龙玉一家也逐渐把她当成了亲人,得知她要过去,老人一家会早早地为她准备烙饼、水果,开朗的吕红玲总是和一家人有说有笑。

杨万寿一家慢慢养成了打扫卫生的习惯

  和杨龙玉一家逐渐熟悉起来,吕红玲也不再把自己当外人。有时看到家里脏乱,她也顺手打扫整理,教他们如何归置各种杂物,还给家里添置了衣柜、装饰品。“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当我把所有东西进行统一分类后,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他们的脸上也呈现出了笑容。” 吕红玲说。打扫卫生、叠被子……吕红玲的“传、帮、带”很奏效,杨万寿一家慢慢养成了打扫卫生的习惯。  

  挂包帮扶以来,吕红玲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帮杨龙玉一家找到稳定的增收途径。她曾四处打听,帮杨龙玉的两个孙子寻找外出打工的机会。还考虑过帮助他们一家担保贷款,发展产业。现在,杨龙玉的大孙子杨杰在红河州屏边学理发,二孙子杨辉则在浙江生产车间上班,一家人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于2018年脱贫,不仅搬进了新房,收入了逐年增加,今年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万多元。

干净整洁的院子

客厅被收拾得井井有条

  如今,杨万寿家里干净整洁,柜子洁净透亮。房前的绿植把家里装点得生机勃勃,杨万寿每天打扫完都会悉心浇灌它们,如同浇灌着他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在吕红玲的影响下,杨万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今的他已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除了将自家打扫干净外,他还积极主动参与村里的各项环境卫生活动。  

杨万寿打理家中的绿植

  一封感谢信,道出浓浓的帮扶情。在吕红玲看来,这是一种鼓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浓浓的帮扶情谊将激励着她继续前行。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杨建梅 詹大发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