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好故事】脱贫户孙永和:不能再让“没文化”影响下一代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5日 11:31:42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传统的木架房装修一新,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整洁,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孙子、孙女们正在院子里玩耍,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芒东镇翁冷村和平小组脱贫户孙永和全家过上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孙永和在地里管理甘蔗

  回想起这些年的脱贫历程,孙永和感触颇深。身无一技之长的他,只有靠种植甘蔗勉强维持生活。在2014年,家中的危房需拆除重建,还要供两个子女上学,这给原本就家庭困难的孙永和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但面对困境,孙永和还是咬牙坚持供孩子上学,在他的悉心教育和鼓励下,儿子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取了大学,成为寨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还在19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女儿也因学习成绩优秀被中学择优录取,每当家中有经济开支时,孙永和难免发愁,但想到儿女的学习成绩时,他心中就满是欣慰。

  “有文化的人进步快、有出息。要想使生活好起来,只有让自己的儿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虽然眼前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孙永和一直坚持这样的想法。别人都劝孙永和让子女出去打工挣钱,尽管没有多少文化的孙永和还是认为,读书比什么都重要,辍学打工毕竟不是长远之计。

  久旱逢甘霖!2014年6月,孙永和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对陷入困境的孙永和家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享受到了10200元住房安居工程款,子女的教育也都有了补助,还贷到5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用来养了5头牛。除此之外,孙永和还种植了13亩甘蔗、3亩水稻。

孙永和喂养水牛

  “以前就想着把产业做大一点,但苦于缺少资金。”有了资金后,孙永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田间地头总能看见他们夫妇俩忙碌的身影,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勤耕苦作。经过两年的努力,孙永和家盖起了新房,儿子毕业后也找到了工作,慢慢地家中的收入也多了起来。随着家庭经济的改变,孙永和成了村里的第一批脱贫户。

  饮水思源,孙永和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帮助,他心中时刻牢记着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心存感恩的孙永和,义务投工投劳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在村口校车接送点修建了石凳,积极宣传“要致富、先修路”思想,带领群众义务修建10多公里的蔗区机耕路,孙永和还带头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不能再让没文化影响下一代!”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逐渐成为了全村人的共识。大家也认识到只有读书才是真正脱贫,村里人也越来越重视教育,考上大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据了解,孙永和的儿子还因有大学文凭,被厂里安排在办公室上班,工作轻松收入高,这让全村人都羡慕不已,成为村里人教育子女发奋读书的榜样。

  如今,孙永和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靠着吃苦耐劳、勤奋努力,把子女培养成才,最终成功脱贫出列。目前,孙永和的儿子、儿媳在深圳工作,孙永和夫妇在家里种甘蔗、养牛,照顾孙子孙女,家里的收入多了,房子装修好了,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云南网记者 姬祥虎 通讯员 董诗林 赵亮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