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好样的!这位“北大博士”将双脚扎进泥土,在基层燃烧青春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8日 20:10:07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石羊镇拉乍么村,有一位“北大博士”驻村工作队员,近两年来,他凭借质朴无华的赤子之心和实干笃行的党员精神,帮村里抓项目、兴产业、办实事,在驻村扶贫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

  王生云是一名来自哀牢山深处“直过民族”苦聪人,也是全村第一位北大毕业生、第一位博士。2018年,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毕业的他放弃大城市待遇优厚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云南省委党校的一名普通教师。

  2019年7月,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王生云主动向学校递交了到农村基层参与脱贫攻坚的申请书,成为大姚县石羊镇拉乍么村的一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有朋友对此不解,他说:“以前在农村是生活,现在回到农村是工作;以前别人帮助我脱贫,现在我要帮助乡亲们脱贫。”

  和村民打成一片的“农民博士”

  拉乍么村是石羊镇最偏远的村庄,2017年被纳入深度贫困村。全村共辖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5户1006人,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


王生云(右二)和其他驻村队员访问农户

  为了详细掌握村情民意,王生云跑遍了每个小组和每一家贫困户,与乡亲们吃在一处、干在一起。他常对村民说:“我家世代也是农民,也是少数民族,我小时候也干过农活。我们受彝族文化影响很深,也过火把节”。这种根植于泥土的情感维系,很快拉近了他和村民之间的距离,大家有什么困难都喜欢向他反映,而他也总是把村里群众的需要都牢记在心,竭尽全力帮助解决。

  真情帮扶破解发展难题

  拉乍么村穷,穷的根源在哪里?出路在何方?当地可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驻村以来,帮助村里摆脱贫困,是王生云的驻村日记中的主题。

  走村串户了解致贫原因后,他明确了帮扶思路,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帮扶行动。结合村里的实际,他和村委会一道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烤烟产业,抓好烤烟管理,全村烤烟产量和收入在全镇排在前列。


王生云带领拉乍么村干部群众进行烤烟中耕管理揭膜

  他始终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在田间地头、屋院火炕边,他利用一切机会向村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发展致富的思路,进行“自强、感恩、诚信”教育。他还进行党的理论和党的光辉历史的宣讲教育,提高党员们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增强党员带头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为了营造和谐气氛,树立良好家风。他邀请妇联、司法单位到村里开展关于家庭教育和法律知识的宣讲教育,引导村民家庭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

  “扶贫必扶智”,他向村里的孩子们分享自己一路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乃至硕士、博士的学习经历和心得体会,激发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同时,为了让村民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他积极争取外界支援,改善村里小学和农户的饮水质量。目前已争取企业捐助资金30万元,用来改善拉乍么8个小组127户684人以及拉乍么小学54名师生的饮水条件。


邀请中国一冶集团到拉乍么村小学开展饮水项目帮扶

  驻村以来,王生云始终把村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却常常顾不上个人安危和得失。一次在实地查找水源时,他脚底打滑险些掉入万丈深渊。村道一到下雨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但他为工作却一次次往返于这些路上,好在有惊无险。上级领导来村里关心慰问,他反映村民诉求,却从来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他说,村民就是家人,为民办事是本分。

  志愿宣讲让党史教育接地气

  每次中央全会之后,作为一名哲学博士的王生云,每次都会在工作之余投入学习宣讲活动中。除了驻村地宣讲之外,还坚持到全县各地志愿宣讲。

  2020年1月,他曾四天完成大姚县湾碧乡12个村社区全覆盖宣讲。湾碧乡是全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坐车至少需要5个多小时,村与村之间也常常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他以每天讲3场的频度圆满完成了任务。

  每到一个村宣讲,王生云都是自己掏钱交饭费、住旅馆,甚至自己购票坐班车回县城。由于偏远落后,这些村委会大多没有话筒音响,更不要说开展PPT演示。所有内容全靠嘴讲,一天下来,总是喉咙疼嗓子哑。


王生云在大姚县入村开展四中全会精神宣讲

  认真参与脱贫攻坚异地普查

  脱贫攻坚普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对脱贫攻坚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2020年7月,王生云一行人到达武定县开展普查的乡镇,连夜学习、普查工作内容。普查分2人一组,平均每天领取20户左右的任务。遇到偏远的村庄,没有办法赶回去吃饭,就自己带上干粮;遇到道路阻断的地方,就得靠徒步。由于村偏路远,常常脚底磨出血泡。晚上回到住处,还得抓紧时间搜集整理各种数据材料。

  入户的过程中,群众对普查组给予了厚望,有时向普查组反映问题,王生云和他的组员们总是耐心回应群众关切,做好政策宣传解释,村民们都夸他们是党派来的好干部。

  坚守乡间不忘学习研究

  从2019年7月驻村开始至今,王生云除了公事和紧急的家事,很少离开过驻地,就算国庆、春节等长假也坚守在村里。

  农村出身的他深知,村民办事不分假期。每次村民来村委会,他都认真询问需要办什么事情。从帮助填写表格、打印材料到帮助病人联系医生,他都耐心细致地完成。

  2021年春节,他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在村里留岗过年时也没闲下:协助村委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节前退役军人慰问座谈会上讲解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积极帮助村民联系恢复通电;走访农户了解过年习俗和生活情况……一桩桩、一件件,让他过了一个无比繁忙的春节。


给拉乍么村党员干部上党课

  初来拉乍么村时,王生云带了很多关于党建、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等方面的书籍,也拷贝了500G的视频资料。在村委会的宿舍里,他除了思考驻村工作,就是坚持学习。驻村期间,他利用休息时间撰写并发表多篇论文,整理出版博士论文,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发表多篇理论文章。

  王生云将双脚扎进泥土,让青春燃烧在基层,也让自己在历练中拔节生长,是当之无愧的驻村工作队员们的好榜样。

  云南网记者 夏苇

责任编辑:姬祥虎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