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乡村振兴 >> 扶贫动态 >> 正文
踮一踮脚尖,阿昌山寨幸福来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9日 08:59:00  来源: 人民网—云南频道

  原标题:踮一踮脚尖 阿昌山寨幸福来

  旁人看,阿昌族妇女曹团会是苦命的人:丈夫几年前因病撒手人寰时,一双儿女大的上高中,小的上小学,还有70多岁的婆婆要照看。

  曹团会不信命,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说找个人过日子能分担压力,曹团会想都没想拒绝了。她说,只想一门心思供孩子到大学毕业,给婆婆养老送终。


曹团会正在茶地里忙活 人民网记者 程浩 摄

  这些年,曹团会种茶地、打零工,加上地方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推着“上坡”,她的“小目标”接近完成——儿子去年考上了公务员,女儿上大一。80多岁的婆婆去年年底去世了,走时很安详。

  “能轻松点了吗?”曹团会说不能,还有很多事要做:儿女们还有助学贷款要还,儿子还要娶媳妇生孩子,将来还会有很多事……她和很多传统父母一样,一辈子操心儿女的事儿。只是和此前不一样,身上压力小了许多,甚至很多操心,都带着幸福的味道。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横路村,很多和曹团会年龄相仿的村民,有着与她相似的人生轨迹,他们在自身努力下,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帮扶下,日子一天天改变。长时间累积下来,回头再对照几年前,村里面貌、人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一路帮扶,一路坚持

  曹团会日子最难时,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不久,因为缺乏劳动力,两个孩子上学,老人要照看,家里负担重,她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横路村314户1259人中,98%是阿昌族。2015年7月,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启动阿昌族整族帮扶项目,曹团会家是帮扶对象之一。

  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多途径帮她家:为一家四口申请了低保;儿子上大学,烟草部门每年补助5000元;烟草部门出资4万元,对房屋修缮加固;村里给她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月补贴1000元。

  村里茶地多,可缺乏科学管理,产业未形成规模。烟草部门投入700万元,对茶地升级改造,请技术人员下地培训,包括曹团会家在内的茶叶产量提高,品质趋好。

  2018年,各种帮扶措施加上踏实肯干,曹团会家如期脱贫。

  脱贫和过上好日子不能划等号。孩子还上学,花销不少,脱贫不脱政策,当地党委政府对她家帮扶不减。直到去年,儿子考上公务员,按照规定,曹团会退出公益岗位,将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

  女儿今年上大一,虽申请了助学贷款,可每月生活费不少。本来上班的儿子能支持,怎奈自己上学时的助学贷款还要还,女儿的生活费只能曹团会顶上。好在这两年收入不错,今年春茶采摘季,她家卖鲜叶收入1万多元,还抽空打零工,帮其他村民采茶、砍甘蔗,这些收入,足够女儿花销。

  一路帮扶,一路坚持,曹团会家日子慢慢变好,曙光已在眼前。


村里的阿露窝罗广场 人民网记者 程浩 摄

  持续帮扶,努力而为

  在村里,曹团会家的日子不算拔尖。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她家起点低,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帮扶下,她在奔好日子的时候,其他村民你追我赶,也没闲着。

  横路村党总支书记赵雄刚说,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乍一看不多,但对此前有着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疆民族村寨来说,能达到这个数字实属不易。

  这一数字背后,是党委政府和烟草部门的不断帮扶,以及村民们努力而为的决心。

  以前横路村种什么、养什么、怎么种、怎样养,全靠祖辈传下来的老经验,烟草部门帮扶后,立足实际,教村民种烤烟,提升改造茶地,提高甘蔗品质产量,请技术人员教种百香果、养猪养牛,村民们视野开阔了,撸起袖子干。

  产业有了,烟草部门出资修路、建人畜饮水工程、建烤房,解决后顾之忧。

  住房、教育、医疗也没落下。对房子,村民们不管是重建还是修缮加固,烟草部门有补助。烟草部门还重建村小学、卫生室,上学、看病环境提升不少。对在校大学生,烟草部门每年每人给予5000元的助学补助。

  村里在外工作的人受烟草部门捐资助学影响,自发成立重教助学团队,每年对中考考进全县前50名和考取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曹团会家女儿去年考上大学,就获得了3000元奖励。


村里的光伏电板 人民网记者 程浩 摄

   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学校条件好了,看病条件好了,房子住得舒服,产业跟上了,村里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村里持续发展。

  村里光照丰富,烟草部门出资158万元,助村里建成装机容量252千瓦的光伏电站,从2019年1月运行至今年4月,累计发电量125万千万时,收益80多万元。

  这些收益,60%至80%用于“三类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的帮扶,其余资金作为村集体资金,用于软硬件设施提升。

  村民赵兴连和妻子是残疾人,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缺乏劳动力,脱贫后收入不稳定,被纳入脱贫不稳定户监测。村里帮一家四口申请了低保,还给赵兴连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补贴来自用光伏电站的收入。

  日子好了,在烟草部门帮扶下,村里公共区域的硬件设施也在提升。走进村里,村道平坦,主要路口建了公厕,路灯天没黑透就亮,新的活动广场几年前建成,取名阿露窝罗广场。

  名字来自阿昌族最隆重的节日——阿露窝罗节。疫情前,每年3月21日至22日,热情好客的村民身着民族服饰唱歌跳舞,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共享快乐节日。


村里一角 人民网记者 程浩 摄

  踮一踮脚尖,幸福自然来

  村民们日子好,精神面貌跟着变。走进一户村民家,外墙是象征吉祥的金鸡、白象壁画,主人悠闲地给满院子的花儿浇水。来访者对其恬静生活赞叹不已,主人家“顺杆爬”:“能过上这种好日子,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精神面貌变了,矛盾纠纷少了。赵雄刚说,村里组建矛盾纠纷化解领导小组,哪两家有矛盾,村民小组上门调解三次,调解不成功的,村委会上门再调解三次,争取“矛盾不出村”。

  村里有党员97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着村民干。疫情防控上,党员们轮流值守卡点,目前还有8人在瑞丽支援。

  村里发展好,致富带头人不时涌现,35岁的曹树元就是其一。早些年,他注册网店,售卖皂角米、薏仁米、茶叶、蜂蜜等山货,后来搞起直播带货,客户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远达比利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韩国。

  “我们有山货都会主动联系他。”村民们说,以前卖山货要自己运到集市上,既费时费力,价格波动又大,收入不稳定。曹树元的收购价较合理,不用出村就能销售,大家都愿意把产品卖给他。

  村民们以崭新风貌阔步前行时,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一一对照这些目标,赵雄刚觉得,踮一踮脚尖,村里人能够着。

责任编辑:姬祥虎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