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
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梁家河的窑洞里,15岁的习近平就开始思考中国。无论是正定实践、宁德探索,还是浙江创新,习近平都把摆脱贫困当成了心中的头等大事。
正是牵挂着贫困地区老乡的生活,习近平才会像走亲戚一样走进地震灾区鲁甸小寨镇甘家寨红旗社区过渡安置点,走进邹体富老俩口和孙子住的帐篷,摸棉被、揭锅盖、问民情;正是把贫困地区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他才会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座谈时强调要看真正的少数民族村子,要求不要临时收拾;正是听了最真的话,摸到最实的情,他才能准确把握群众的需求,作出“精准扶贫”的科学论断。
关于扶贫,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思考,而要追根溯源的话,福建宁德算是起点。
在梁家河村,他带领村民走上脱贫之路;在正定县,他的扶贫经验变得更加系统成熟……多年后,一部《摆脱贫困》的著作再次让世人全面地了解习近平的扶贫理念——“因地制宜,弱鸟先飞,精准发力,滴水穿石”,这就是欠发达地区摆脱贫困的宁德定理。
宁德定理——脱贫经济学的东方版本
《摆脱贫困》书中的开篇之作《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明确指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
一次次走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来自人民群众的真贫困,感悟到了贫困地区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宁德定理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摆脱贫困》一书中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这样一段讲话,“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她的发展总要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如果我们一说起改革开放,就想马上会四方来助,八面来风,其结果,只能是多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如果我们一谈到经济的发展,就想到盖成高楼大厦,开办巨型工厂,为追求戏剧性的效果而淡漠了必要的基础建设意识,那终究会功者难成,时者易失!”
显然这样的思考把准了宁德的“脉”,而其思考的结果正是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大农业构想。
构想是美好,真正的脱贫还需要闽东人民的奉献与付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至关重要。因此,他提出“立足于闽东的实际,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贯穿于脱贫致富的整个过程”。
1988年后,宁德开始在“树立精神文明支柱、抓精神文明细胞建设”方面,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制、军警民学雷锋共建精神文明方面,在抓社会治安治理、开展“扫黄打非”“除六害”方面下功夫,并所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同时,一场科技兴农的风暴也在宁德的广大农村拉开序幕。
毋庸置疑,习近平总书记的宁德定理与“脱贫经济学”的要点暗中契合,不同的是宁德定理是基于闽东思考在东方土壤之上结出丰硕果实,堪称“脱贫经济学”的东方版本。
宁德定理在实践中屡试不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宁德定理如今也在闽东大地践行了近30个年头。
其实,宁德地区不少村落因此受益匪浅。这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恐怕就是有着“中国扶贫第一村”称号的赤溪村。
32年过去,赤溪村村里的公路总里程达58.6公里,到达高速公路和太姥山景区仅需20分钟。立足优美生态、畲族文化等资源的赤溪村,还通过发挥地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西南麓的优势,实施“生态立村、旅游富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去年,该村实现村财收入32万元,而在1984年村里的财政还是负债10多万元。
2016年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网演播室同赤溪村村民视频连线。在视频连线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在宁德讲过,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习近平的扶贫思考
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在意的事情,不仅常常牵挂于心,更是身体力行为贫困群众谋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来,从云贵川到东三省,从提出“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到“找对‘穷根’,明确靶向”……习近平的扶贫脚步遍布各地,扶贫思路清晰可辨。
对口扶贫
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必须认清形势、聚焦精准、深化帮扶、确保实效,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年7月20日,习近平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肯定闽宁合作宝贵经验
1997年我来到这里,被当地的贫困状态震撼了,下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那时,重点实施了“移民吊庄”工程,让生活在“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那些地方的群众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起了闽宁村。20年来,闽宁村发展成了闽宁镇,你们的收入也从当年的人均500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元,将近20倍。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祝愿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宁夏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早日实现。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在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深情回忆了20年前在福建工作时直接推动闽宁合作的情景。
坚决完成闽宁对口扶贫协作
以解决贫困人员温饱为重点,以产业协作为基础,构筑互惠互利、联动发展的工作格局。
要尊重回族同胞的习惯,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坚决完成,对这次联席会议议定的事要尽快落实,所承诺的事情也将抓紧兑现。
——1997年4月15日至21日,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率领的福建省党政代表团一行35人到银川进行为期6天的对口扶贫考察。
精准扶贫
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赴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在花垣县十八洞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既“输血”又“造血”
扶贫必扶智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2015年9月9日,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
加强党的领导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发挥企业推动作用
当地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好推动作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在宁夏考察时说。
重视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形成大扶贫格局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
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
云南扶贫热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