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南诏古国的发祥地,至今仍留存着山龙 山于图城和蒙舍城等都城遗址;巍山古城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样式,被称作“活着的古城”;道教名山巍宝山,曾是南诏国第一代王细奴逻的耕牧之地,也是世界800万彝族同胞寻根祭祖的圣地;“鸟道雄关”隆庆关,曾是茶马古道和西南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
同时,巍山还是民间扎染艺术之乡、彝族打歌之乡,是国际性河流红河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中国名小吃之乡”。在这里,不仅可以游览古城、寻访历史、品尝特色美食,还能感受彝族、回族浓郁的民族风情。逃离城市的喧嚣,远离人群的浮躁,这里便是我们寻访许久的世外净土。
巍山古城,至今仍是“活着的古城”
古街、古桥、古城楼、古民居……古老的城市养育出古朴的人们,而这些古朴的人们用心维护着这座城市的“原味”,共同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人间市井图。
走进大理巍山古城,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木雕大门、黑底鎏金的招牌、舒适清新的石板路。在大街上,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悠闲地坐着,围着小方桌吃茶下棋聊天,看街上的热闹;路边商铺的主人悠然地坐在草墩上,似乎并不关心身边的铺子是否有生意;从古楼门洞穿梭而过,行走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之中,用心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岁岁年年、时光流转,这样热闹的景象似乎早已镌刻在这座古城的“骨子”里。
巍山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23年(1390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古城里24条街和18条巷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棋盘式”城池布局。东西南北四方建有城墙,各设一道城门,东西门间、南北门间各有一条干道相连,两条干道交汇处建有一幢四通门洞的高耸钟楼。其中,位于巍山古城北面的拱辰楼上,高悬“魁雄六诏”、“万里瞻天”的巨匾。这座曾在西南边疆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古城,至今仍保留着明清城池的完整风貌。穿过拱辰楼,走在长达两公里、全国最长的古街上,仿佛穿过“时空隧道”,回到了古代的历史生活中。
街道两旁破损的古民居、歪斜的房檐、似乎多看一眼就会往下掉的残瓦,都是这座古城悠久历史的有力见证。这座曾被岁月的尘埃遮蔽了的高原小镇,充满着无可复制的“性格”,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如今的北门古楼,已成为巍山县城的中心。
古城里的每一间老房子,都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无论是“大户人家”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阁楼,还是平民百姓的小宅院,家家植树、户户养花,孕育出“满城朱兰风亦香”的赞誉。行走其中,体验和感受独有的生活方式,无疑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古朴清幽的庭院、清香扑鼻的花木,满院子都是绿,梅兰竹菊风姿绰约、山茶杜鹃争奇斗艳,山石砌成的花台、假山,别有一番韵味。
清晨朦胧,在古城里选择一家早点铺,吃上一碗最正宗的扒肉饵丝或巍山“一根面”,也是一种极大地享受。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在古城的碑刻店或古董店里泡上一天,因为这里的每条街、每条巷,都涌动出一种古老神秘的氛围。
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凝聚了苍茫岁月中独有的文明。这种惬意又满足的生活,只有在这座有着六百年历史、“活着的古城”里看到和体验到,对于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疑成了大多数都市人羡慕的对象。
扒肉饵丝、一根面……吃不尽的巍山美食
扒肉饵丝、一根面、青豆小糕、凉粉、米线、豆浆油条、烧饵块、冰粉凉虾……作为南诏国的发祥地、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巍山县南北饮食汇集、民族饮食各具特色,共同谱写着饮食文化的“交响曲”。
“巍山长长一根面,绕着古城转三圈;扒肉饵丝整一碗,舌头舔到鼻子尖。”这是当地居民对这两种美食的赞誉,也是各路“吃货”津津乐道饭后谈资。
扒肉饵丝,是巍山县一道独具特色的小吃,早已久负盛名。小小一碗饵丝却能以色、香、味而博得数百年的赞誉实属不易,原因主要是巍山扒肉饵丝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饵丝选用当地种出的“黄皮谷”米制作而成,加上“特制”的扒肉和各种佐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扒肉饵丝”便大功告成,吃上一口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相传当年皮逻阁曾用扒肉饵丝招待大唐使节,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南诏故地饮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仍是南诏古街上最具特色的名小吃。巍山的大街小巷,都可寻到大大小小的扒肉饵丝店,虽为同源可细细品味又各有特点。
巍山一根面,又称扯扯面和长寿面。是传统的巍山民间小吃,以前一根面只有在过年、过节、过寿、办喜事时才吃得到,如今生活变好了,人们的饮食从吃饱喝足上升到了品尝。同时,巍山一根面不仅可以饱口福,还能饱眼福。
一碗面是一根、一锅面是一根、一家人吃的一根、一千个人吃的还是一根……这是大家对巍山一根面最形象的描述。据说当地制作的一根面最长时达到了1704米,可以绕着古城内的拱辰楼转上三圈。
在制作中,将大大的一团面搓揉成细细的一根,并均匀的环绕在盘子里,期间不停地往面上擦香油,防止面与面之间粘拢;站在锅旁,拉起盘内醒好的面头,用均匀的速度和力量将一根面扯入锅中。毫无疑问,一根面的制作既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独特的表演。
鸟道雄关:曾经的捕鸟人变为爱鸟护鸟人
大凡生活在滇西地区的人们,都知道巍山有一个神奇的候鸟天堂——“鸟道雄关”。在巍山东南海拔2700米的隆庆关上,伫立着一块刻有“鸟道雄关”四个大字的石碑,原碑立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鸟”少一点尚可算鸟,如长此以往打下去再少一点、再少一点,“鸟”将不再是“鸟”!石碑上那繁体的“鸟”字下面四点少写了一点,这显然是不该有的疏忽。据说这是写此碑时看到这里沿袭了几千年的打鸟习俗,故意少写一点以警示后人,要爱鸟护鸟。经专家考察,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唯一一块关于“鸟道”记载的石碑,见证着这里既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驿道,也是候鸟迁徙的咽喉通道。
明清时期,隆庆关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关隘,每天都有大量的马帮从这里经过,至今从关口被马蹄长年累月踩踏磨得极为光滑的石头以及石头上深深的马蹄窝,我们不难想象这里当年热闹的场面,山间马帮的铃铛声仿佛依然在回荡。
如今古老的马帮已离我们远去,沿着这条驿道迁徙的只有那些鸟类,它们仍然不远万里地重复着一年一度的南迁与北徙。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鸟道雄关”浓雾缭绕遮住了月亮星辰,每当夜幕降临隆庆关变得雾气蒙蒙,成千上万的鸟儿结队飞来,由于辨不清路线而不得不停留下来,在浓雾缭绕的山丫口盘旋打转、互相碰撞,各种婉转凄切的鸣叫声响彻云霄,形成了著名的“鸟吊山”奇观。
“鸟道雄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起了国际鸟类协会的重视。在1997年9月,国际鸟类研究会在鸟道雄关召开,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鸟类研究专家、学者来到了“鸟道雄关”,对这里的奥秘进行了科学考察。
在1997年的会议期间,共环志候鸟88个品种2500多只,里面有不少是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其中,花田鸡、斑头鸺鹠、楔尾绿鸠是特别珍稀的种群。会后,专家们将“鸟道雄关”确定为“云南鸟类环志第一站”,随后每年都在这里进行鸟类环志活动。
随之,国内外数百家媒体纷纷发表关于“鸟道雄关”的新闻,一时间“鸟道雄关”蜚声海内外。为此,大理州政府颁布通告,规定每年9月为爱鸟护鸟宣传月,并将州内以“鸟道雄关”为主的6个地方设为禁猎区。2002年大理州政府正式发文,将蜚声中外的世界奇观、国际候鸟迁徙通道和南方丝绸古道的“鸟道雄关”列为大理州的自然保护区。
如今随着教育和保护力度地不断加大,当地生态环境恢复较好,各族群众环保意识大大增强,违法捕鸟的群众已经越来越少,昔日的打鸟场变成了当地群众与外地游客联欢的踏歌场,许多曾经的捕鸟人都已成为爱鸟护鸟人。
巍宝山:彝祖故里、道教圣地
“大理有名三塔寺,巍山有名巍宝山。”走进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内道教圣地、彝祖故里——巍宝山,峰峦叠翠、古木苍天、古寺林立,山中地涌青霞、花放异彩,古人认为这山中有宝气,故取名巍宝山。
巍宝山是南诏始祖细奴逻的牧耕之地,山上的南诏土主庙则是彝族同胞最早的总土主神庙,细奴逻及其十二代王也因此被奉为彝族的大土主。自公元714年起,无数彝族同胞均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到此寻根祭祖,祭祀大土主细奴逻。这一活动延绵千年,至今从未间断。
土主崇拜是彝族所独有的,以同一血缘为前提,是对本民族有突出贡献的祖先、国王、英雄人物的一种崇拜,属于祖先崇拜范畴,是彝族祖先崇拜最直接的表现方式。
经南诏文化研究专家发现,至今大小凉山、红河流域、哀牢山等地的不少彝族村寨,仍塑着南诏王金身的土主庙。但无论分布在西南彝族地区的土主庙有多少,各地彝族同胞都把巍宝山上土主庙内供奉的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奉为彝族大土主,把本村土主庙里的土主奉为一方土主,受彝族大土主细奴逻的管辖。因此,巍宝山的南诏土主庙是总土主庙,是中国所有彝族地区土主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也是所有彝族地区祖先崇拜的中心和彝族群众祭祖的圣地。
同时,巍宝山也是被《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列为中国14座道教的名山之一。山上有巡山殿、文昌宫、山神庙、龙王庙等20余座宫观殿宇,这些宫观依山就势、布局巧妙、工艺精湛,雕塑形象逼真传神、雕刻壁画和图案丰富多姿,具有浓厚的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
据史料记载,巍宝山在汉代就有孟优(孟获之兄)道士在山中传教。明代谢肇浙《滇略》卷六记载,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曾到巍宝山传教。到了清代,巍宝山道教发展到鼎盛时期,道观香火最旺,先后在此山出家修炼的道士多达数百人,成为了道教丛林。
在文昌宫内的文龙亭上,绘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松下踏歌图”被称为巍宝山的镇山之宝,至今仍瑰丽清晰,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彝家人在林间踏歌竞技的生动场面。长春洞的外观布局十分独特,占地不到二亩却有九楼十院,是一个规整的道家八卦图,由前殿、大殿、厢房、花园等组成,其构思严谨、结构精巧,堪称“一绝”。
此外,巍宝山还是天然的植物宝库和动物乐园。有珍稀植物300多种,其中有生长1000多年的高山栲,有明代的古柏群,有高达45米的华山松“树王”,有生长300多年、高18.88米的古山茶,有省内巍山独有的珍稀名树云头柏等各种名贵花木。山中的野生动物有狐狸、九节狸、飞鼠等稀禽珍兽。
多年来,巍山县委县政府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强化宣传、加大投入,努力打响品牌,让更多地人了解巍宝山、向往巍宝山、走进巍宝山。
记者 姬祥虎 锁华媛 邢路扬 朱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