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扶贫动态 >> 正文
云南祥云县:金旦村的“摘帽记”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9日 09:34:28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金旦村“摘帽记”

  阳春三月,走进稻田环抱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下庄镇金旦村,只见硬化的乡村公路直通彝族村寨巷口,鹅卵石铺就的巷道直通村民的家,错落有致的彝家小院干净漂亮。彝族村民周善喜介绍说,自从2016年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村帮扶以来,村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甜蜜。

下庄镇金旦村新貌

  金旦村地处祥云县下庄镇东北角,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全村以种植水稻、玉米、烤烟、辣椒等粮食与经济作物,以及黑山羊、生猪、土鸡等畜禽养殖为主。由于交通闭塞、产业缺乏、文化落后等原因,金旦村是县里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脱贫任务艰巨。

  “要想富,先修路。”在金旦村委会路口,一脸黝黑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扶贫工作队长晏祥锦指着硬化的环村公路介绍。过去,村民出行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扶贫工作队队员们及时把村里的困难反映给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领导,厅里下拨1700余万元专项资金,队员们与村民共同奋战在环村公路工地,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环村公路竣工通车了。

  “金旦村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却没有农贸市场,群众只能把农副产品拉到几十公里外的镇上或县里的交易市场销售,来回往返耗时费力。为帮助村民解决难题,扶贫工作队协调县里出资80余万元,在村中修建起了1600余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每逢周六,金旦河边的农贸市场人头攒动,周边的彝族同胞从各个寨子来到农贸市场,销售土特产品,挑选生活物资。

  过去,村民的饮用水是各家打井取水而来,雨季水质浑浊,旱季严重缺水。如今,扶贫工作队协调208万元资金,从清水沟水库引来甘泉,安装自来水净化处理设施,铺架自来水管网进村入户,让大家喝上了干净的水。

  近年来,扶贫工作队积极协调单位和社会各方力量,抓紧实施交通、水利、乡镇集市等基础设施建设,新修2个自然村的环村公路,1800米通村道路建设,9个自然村16430平方米村间道路硬化,架设桥梁1座,新建人畜饮水管道2条、排灌沟7条、灌溉用三面光沟渠6条、拦水坝2座。

  扶贫工作队不仅帮助村民打牢基础设施,还通过改善人居环境为村民谋福利。

  3组村民李恩茂一家5口人长期居住在40平方米老旧破烂的土房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2018年3月,扶贫工作队对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遍访摸底排查后,争取到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补助资金。队员们多次动员李恩茂自筹部分资金,帮助他家建起新房,搬离了危房。近年来,扶贫工作队把抓住房保障列入帮助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工作。目前,工作队已协调资金1036.4万元,在金旦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42户,贫困农户喜气洋洋迁入新居。

  2017年2月,扶贫工作队协调县里出资87万余元,在村里建起了全县首个自燃式生活垃圾热解净化处理站,村里配备了两辆垃圾车,在13个小组环村公路上建起23个垃圾收集箱,垃圾通过统一收集、清运并集中处理,现在村里环境卫生大大改善。同年7月,金旦村被住建部评定为国家级环境整治型示范村。

  近年来,为培植新兴产业,巩固发展基础,扶贫工作队在金旦村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的同时,投资22.66万元发展花椒种植户515户,种植花椒7万多株,并把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其中;发展秋豌豆种植500亩,为彝族群众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7月16日,国务院第三方评估团第二调查小队对金旦村委会脱贫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认为,该村各项指标均达到贫困村退出相关标准,退出贫困村序列。(记者 赵元刚)

责任编辑:姬祥虎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