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姬祥虎 通讯员 杨全伟 杨华奇)每年春雨过后,昭通市大关县的十余万亩筇竹林里无数的筇竹笋破土而出,疯狂生长。附近十里八乡的采笋“大军”汇聚到竹山上,开始了一年一季的采笋劳作。在这个有着“天下筇竹第一镇”美誉的大关县木杆镇,数万亩寂静的深山竹林里又开始热闹了起来。
据了解,筇竹又称罗汉竹,属国家三级保护珍稀竹种之一,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有品种。筇竹笋独具香、嫩、脆、鲜的特点,富含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是人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而木杆镇的筇竹笋,在当地百姓眼中自古以来便是村里人的重要收入来源,漫山遍野的筇竹笋每年不但吸引了广大村民进山采笋,同时也为不少竹笋商贩带来了商机。
随着筇竹笋价格的一路攀升,采笋的群众也在逐年增加。“自开山以来,我都到村里的集体林去采笋,平均每天能采五六十斤的笋子,收入超过了200元,今年一季春笋我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了。”谈起筇竹笋带来的收益,家住木杆镇振兴社区的晏清文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而木杆镇元亨村村民邓享贤介绍说,他家有40亩筇竹林,为了养护竹林能采的笋不多,但每年还是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
在前往竹山的路上,沿途有很多笋农在路边就剥起了筇竹笋,鲜嫩的笋子在他们娴熟的“技艺”下很快就脱去了笋衣,并被装进口袋里。每天下午五六点,采笋的村民便汇聚到竹笋收购点,乐滋滋地将一天的辛劳换成了钞票,揣入怀中往回赶。
在当地,筇竹产业已成为群众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资源,但由于村民们多年来的过度采伐,对筇竹种群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破坏。为了规范春笋采摘和收购市场秩序,木杆镇银吉村以集体公司为主导引进了三家竹笋收购商,并且规定每斤不低于4.5元的保护价,但目前的价格都在每斤4.6元至5.2元,丰产期每天可以出笋6~8吨,全村今年的春笋产量大约有100吨左右。
同时,大关县委政府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先后在木杆镇的细沙、银吉村等地实施了两万亩中低产林改造工程。在保持筇竹林种群原生态繁衍的基础上,再次提高筇竹笋的产量,让筇竹笋真正成为当地百姓持续性致富增收的生物资源,真正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据了解,大关县原有筇竹20.83万亩,占世界筇竹面积的50%以上。近年来,大关县委、县政府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特色生物资源优势,将筇竹确定为“一县一品”支柱产业进行打造,通过扶贫项目、退耕还林等新种植筇竹6万余亩,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让翠绿的竹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