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扶贫政策 >> 正文
昆明市科技扶贫扶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29日 15:46:22  来源: 昆明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一年有盈利 两年有规模 三年有“链条” 科技扶贫扶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禄劝县马鹿塘乡距离昆明市区约180公里,近4个小时的车程让这里原本就封闭的几个村子少了很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年来都扣着贫困的“帽子”。2016年,昆明市科技局挂钩扶贫马鹿塘乡普德村、乌东德镇达作卧村和阿巧村,为村里带来了技术、人才和设备。一年时间,种养殖实现盈利;两年时间,产业化小有规模;三年时间,产品链逐渐打通,人均收入增加140%。马鹿塘乡普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廷昌感慨地表示,是科技让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云测公司工作人员提取重楼检测标本

  给思路 因地制宜梳理产业

  普德村海拔2500米,周边空气好、污染少,是种植冷凉药材的优势地点。但多年来,村民们大多以玉米、土豆等常规作物种植为主,2010年,村民周祖向上山时发现野生重楼后,便动了种植中草药的念头,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与常规作物不同,重楼药用价值高,需要的土地面积小,从根到叶都是宝,是提高收入的好路子。也正是看到这一点,周祖向用自家1亩地开始了重楼种植。但是由于没有经验借鉴,长虫、烂根等情况时有发生,几年下来,增收不明显。2016年,经过调研,市科技局明确了普德村种植中草药的思路,计划将普德村打造为养生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党参、附子、重楼等,全面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村里较早涉足中药材的种植户,周祖向在科技人员指导下学会了科学种植、防病、采收,专业知识随着经验累积不断丰富,成了村里重楼种植带头人。除了自己种植,还将种苗发放到村民手中,用业余时间,传授种植经验。目前,周祖向自家的重楼种植面积已有5亩,带动周边70多户村民种植。该村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以前的2500元增加至目前的6000元,增加140%。

  普德村的中草药种植只是科学实施产业化的例子。根据几个贫困村情况,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已在马鹿塘乡支撑构建撒坝猪、山羊、马铃薯等“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培育生猪养殖合作社8个、土鸡养殖合作社5个、山羊养殖合作社1个、中药材种植合作社1个。“企业+基地+贫困村+建档立卡户”模式,大大带动了地区生产。

  给技术 科学检测为种植养殖保驾护航

  “笼统的讲解缺乏针对性,一些个性问题无法得以解决。”吴廷昌说。为了改变传统种植养殖理念,科技特派员、企业专业人员、高校专家等科技人才屡次进村,教会村民科学生产。

  2018年,市科技局将云南云测质量检验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带进村子,提出了以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全产业链涉农产品质量控制技术服务的方式,借助仪器,为产业精准“把脉”。

  “这棵叶片的标本带回公司”“这块地挖这棵比较合适”,11月6日中午,在周祖向家的重楼地里,云南云测质量检验有限公司两名工作人员身穿白大褂,手拿容器,在地里仔细寻找检测标本。检测公司如何将技术与种养殖结合?该公司总经理王伟介绍,以重楼种植为例,在种植、采挖前,分别检测土壤、水源、化肥等,如果现场快速检测设备检测出疑似农残超标,则将标本带回实验室,根据相关标准进一步检测。数据达标,把报告反馈至农户,指导其科学采挖及采后处理,不达标,根据单项指标反推至种植环节,提出整改措施。

  科学指导避免了村民因专业知识缺乏出现乱用药、乱用肥、滥用药等问题,大幅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王伟表示,有了权威检测报告,农户面对下游客户和药厂时有了更强的话语权。

  给平台 深山农产品销售供不应求

  产业规模化后,将产品拿到集市销售的传统方式已无法真正体现产业化优势。“农特产品要走出大山必须搭互联网快车。”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处处长何正川说。

  2017年,禄劝一窝啰农业有限公司成立,旨在帮助马鹿塘乡几个贫困村外销当地农产品。该公司负责人曹如葵介绍,在市科技局指导下,经过梳理,企业开起了网上商城,专门销售蜂蜜、花椒、土鸡等农特产品。每件产品上平台前,工作人员要亲自走访种养殖户,确保来源和质量。同时,土鸡等生鲜农产品发货前还要经过排酸等处理,保证新鲜。重要的是,定位远高于市场价且不受波动影响,如市场上每个1.1元的鸡蛋企业收购价为每个1.3元。

  经过两年多发展,一窝啰公司搭建的网上销售平台产品种类多达10余种,包含了鲜活禽蛋类、深山百花土蜂蜜类、生态五谷杂粮类和生态药食同源类,服务农户500余户。每月销售额从开始的2万多元上涨至10多万元,节假日甚至达20万元,打响了当地农产品品牌。

  土坯房变楼房、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实施产业不再盲目……这是马鹿塘乡3年多来的变化。何正川表示,接下来,市科技局将继续推进科技产业扶贫计划、绿色光亮工程计划等,结合贫困地区产业特点,以山地牧业、山地种植业为基础,通过品种改良、耕作制度改革等,促进贫困地区全产业链形成和经济开发持续发展。今年内投入300万元实施8个扶贫项目。(记者 张怡)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