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赖着不走”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长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2日 10:41:00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从“终年没条好路走,村里光棍多又多”的格拉丹小组,到“村里群众爱喝酒,干部谁都不想去”的河落村小组,他用四年的时间,使玉龙县黎明乡堆美村实现脱贫梦想,还带领脱贫群众撸起袖子走上致富新路子。

  从2016年来到堆美村开始,一起奋战在脱贫战场上的扶贫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却始终战斗在扶贫一线,大家都笑称他是“赖着不走”的扶贫队长。他就是丽江市驻昆办事处派驻黎明乡堆美村的驻村工作队长杨雪龙。

杨雪龙

  杨雪龙,男,中共党员。2007年2月至2015年5月在玉龙县奉科镇工作,2015年6月至今在丽江市驻昆办工作。2016年2月被单位下派到玉龙县黎明乡堆美村驻村,成为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由于能力突出,2017年2月调整为堆美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期间:2017年7月任驻昆办综合科科长,2018年5月至今在黎明乡党委挂职副书记)。

  主动请缨,到最艰苦的脱贫一线

  “我在乡镇工作过8年,对基层工作比较熟悉,既然脱贫攻坚事业需要我们,那我去!”2016年1月的一天,在丽江市驻昆办会议室里,大家正在商量要派谁到堆美驻村担任扶贫工作人员,杨雪龙毫不犹豫地说道。随后,杨雪龙顾不上家中年幼女儿、年迈父母,毅然奔赴扶贫一线,成为丽江市驻昆办派驻玉龙县黎明乡堆美村驻村工作队员。

  2016年,杨雪龙拿着简单的行李来到堆美村,当他看到村子破败不堪,村组间土路泥泞难行时,他的心疼了。当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堆美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堆美村是玉龙县一个典型的省级贫困村,距离乡政府13公里、距离县城100多公里,全村16个村小组主要以傈僳族为主。这里交通条件落后、产业基础单薄、医疗和教育都处在极端落后的水平。

杨雪龙向村民了解情况

  驻村后的杨雪龙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在扶贫队长带领下,他一连几十天走村入户,把每一个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和脾气性格都摸得清清楚楚。遍访后,他认为,堆美村的贫困主要是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差,群众无资源,无技术,生活习惯散漫和酗酒赌博等不良风气导致的。

杨雪龙核查贫困户数据

  同时,他还发现由于前几年贫困户的评选没有严格的标准,评定出的贫困户与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出入,群众对此意见特别大。对此,他向驻村工作队长和村干部建议,一定要严格依据政策扶贫,不许诺,不走样。针对群众反映“贫困户评选不准”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开展了全面的“四类人员”清理,共清理出“四类人员”19户。这公平公正的“出手招”一下子就让对扶贫工作队持观望态度的群众服气了。

  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摘穷帽

  2017年,杨雪龙成为堆美村驻村工作队长。从此,这名“赖着不走”的扶贫队长接下了堆美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丝毫不松懈的他开始新一轮的攻坚克难。

动员村民种植烤烟和中药材

  要脱贫,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经过调查分析,杨雪龙和村干部因地制宜提出了“山上种药材、山下种烤烟,栏中搞养殖,产业齐发展,同步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发展思路。找准路子后的他一头扎进产业扶贫摘穷帽的征程中。他动员村民积极发展烤烟、中药材、花椒等产业,发动山区群众发展养殖业,努力打造“一村一品、 一户一业”的产业格局。同时,他和工作队员带领村干部到外村学习成功经验,为增强村民致富本领,他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手把手地教村民种植技术。为实行种养结合,大力发展林下鸡养殖,积极扶持5户贫困户养殖1000只林下鸡,鼓励40户贫困户发展养猪40头,发动16户贫困户养殖山羊和黄牛等特色项目。

召开党支部会议

  在帮扶过程中,杨雪龙还发现,做好脱贫攻坚的关键是要紧紧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于是,他与堆美村党总支积极探索“抓好党建促脱贫,融入扶贫抓党建”的模式,把党建作为堆美村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全村112个党员与村里最贫困的建档立卡户挂钩,同时以党建带群团建设,为扶贫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杨雪龙和基层党组织的努力下,堆美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了路、修了房、发展了烤烟、花椒等产业。2018年7月,堆美村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组考核验收,达到贫困村退出的十条标准,实现脱贫摘帽。

  把困难群众当家人,把困难问题当家事

  在驻村的四年里,杨雪龙踏遍了堆美村16个村小组的每一户人家。他经常到贫困户家里拉拉家常、问问情况,看看他们平时吃什么、穿什么、喝什么、用什么。对贫困户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他积极与各帮扶单位联系,尽心尽力为贫困户解决困难。贫困户们对这个高个子的工作队长熟悉得就像自家兄弟一样。

杨雪龙到群众家里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2017年,杨雪龙到河罗村的贫困户雀伟家走访时发现,雀伟的两个女儿雀芬和雀月同时考上了大学,因为家庭困难,姐姐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已经外出打工,打算供妹妹完成学业。了解情况后,杨雪龙拿出1000元给雀伟,并耐心地做雀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两个孩子贫困的命运和改善雀伟家的生活状况,并保证孩子读书学习的费用他会全额承担。

  在杨雪龙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雀伟将在外打工的女儿喊回家中,杨雪龙随即四处筹款,并第一时间将筹集到的8000元学费送到雀伟手中,让两个孩子同时读上了大学。

  为了让两姐妹安心上学,杨雪龙通过协调单位出资、发动同事捐款、筹集爱心人士捐款等方式,为姐妹俩解决了后续的学习费用。如今,两姐妹即将毕业,雀伟家也光荣地脱了贫摘了帽。说到这杨雪龙队长,雀伟总是感慨:“我们真是遇上好人了,如果没有小杨,我们家哪里有现在的好日子。”

  心有牵挂,将脱贫攻坚进行到底

  四年前,杨雪龙在没有和妻子与家人商量就接下了驻村扶贫的工作,事后他承诺妻子干满两年就回昆明。驻村以来,他没日没夜地投入到脱贫工作中,期间最长的一次两个月没回一趟家,好不容易回到了小区门口,一个贫困户的电话他连家门都没进,又折返回黎明处理相关事情。两年的时间转眼过去了,杨雪龙却惭愧地对妻子和女儿说:“再待一年,今年待满我就走。”

  2018年,堆美村顺利脱贫。本来可以稍稍松口气的杨雪龙丝毫没有放松,而是选择在驻村期满后继续留下来。他说:“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很辛苦,但通过大家努力,堆美村变化比较明显,接下来的扶贫工作我也想全程参与,到时候看看堆美村发展得更好的样子。”

越来越好的堆美村

  如今,四年过去了,女儿已经快要上小学,杨雪龙依旧坚守在扶贫的岗位上。面对妻子的责备,他总是说:“再坚持坚持,虽然脱贫了,但工作还没结束,还不能松劲,我们的付出不算什么,很多人为了脱贫攻坚,舍弃了家庭、放弃的安逸的生活,有些人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而自己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员而已。”

  现在,堆美村的广大群众都和这个“赖着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长成了朋友,成了亲戚。只要提起这个杨队长,大家都会说:“虽然我们脱了贫,但现在还不能把他换走,他还要带领我们奔小康呢!”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