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底圩乡,一个坐落于“世外桃源”坝美镇旁的乡镇,站在底圩乡叮当移民开发区基地前,很难想象过去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落后的乡镇,如今依靠产业发展,已经走上了脱贫致富的新路,这里世代流传的“姑娘茶”,让脱贫攻坚飘出了茶香味。
2014年,广南县底圩乡还有近8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减少至577人,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底圩乡已经完成了4个贫困行政村的脱贫出列,708户3194人脱贫,这一变化的来源,是底圩乡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以传统制茶为基础,助推了产业扶贫。
茶叶是底圩乡的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也是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较多的乡镇之一,底圩乡的茶叶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广南府志》,1825年这里就有了关于茶叶种植的记载。但养在深山无人识,过去一段时间,底圩乡青年多外出务工,让1000余亩古茶树、野生茶树几近无人照管。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政策”的模式,让当地的茶叶再度复兴。目前,底圩乡已建成了茶叶基地16.8万亩,占全县茶叶总面积38%,户均达22亩以上,2019年,当地茶叶产量达到了3750吨,产值达到了1.8亿元。
目前,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71户通过安置公益性岗位和管茶采茶实现年增收1万元以上;有456户贫困户通过管茶采茶,户均实现年增收2万元以上;131户全家外出务工,户均实现增收3万元以上。
在底圩乡叮当移民开发区基地,广南县凯鑫茶叶公司生产部经理王章能告诉记者,茶叶公司已经通过合作社、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了3000亩茶山的种植开发。“我们通过指标评分,分级给参与到种植管理的农户补助,最低的农户一年也能拿6000元到7000元的收入。”王章能说。
王正凤今年64岁,是叮当村的建档立卡户,王正凤的丈夫多年前去世,儿子也离家未归。如今她自己带着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孙子独自生活,加入了茶叶合作社后,王正凤每年的收入能达到1.5万元。“房子也修起来了,厕所也盖好了,两个小孙孙上学也不用我操心,每天就像上班一样来干活,日子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想都不敢想。”王正凤说。家里有4亩茶地,去年光是卖茶叶的收入都有6千多元,此外还参加了村里的集体经济,加上村里的分红和公司发放的补助,全年的收入达到了1.5万元左右。“家里的洗衣机、冰箱、电视也都有了,现在生活好太多了。”
除了依托当地公司,底圩乡茶叶合作社的建立也让当地的脱贫攻坚有声有色,当地诚信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合作社直接对参与管理种植的茶农提供收购补贴,与农户签订标准化茶园建设协议,对按照公司要求进行种植管理的农户给予每斤0.5—1元的鲜叶补贴。去年合作社的2300亩茶叶,带动档卡户150户,年实现集体经济分红12万。辐射带动周边1000余户茶农2万余亩茶园,直接带动茶农户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
底圩乡壮艺茶叶合作社,2020年将建设1200亩生态茶园。“我们还将修建加工厂房、员工宿舍、会议室,修缮农耕路,更新茶叶加工提质增效机械配置,更换全国技术最先进的绿茶生产线机械设备。”壮艺茶叶合作社负责人王永方说,今年当地预计实现年总产值500万元,利润60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可按固定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分红收益达8万元。
结束了一天的劳作,采完茶的壮族姑娘们唱起了歌,歌声明亮悠扬,“唱的是我们传统的壮族歌,意思是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了,可以回家了,路上就要以唱歌来抒发心情。”和这歌声一起,底圩乡的脱贫致富也飘出了茶香。
云南网记者 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