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的稻田中央,位于一座建筑之上的“空中稻田剧场”与周遭环境完美融为一体,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民族文化展示的舞台,也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打卡;不远处,一座由老旧建筑打造的乡村咖啡馆屹立在山林间,让城市人停下脚步享受慢生活......纪录片《不一样的大理》向世人呈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乡村振兴“实验场”。大理“酷农业”的成功实践也让观众对未来的乡村充满无限的遐想。
伴随着云南88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下一步,各地将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记者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获悉,目前我省相关衔接方案尚未出炉,但乡村振兴战略一直在持续推进中,部分地区打造的样本已初具雏形。
乡村振兴做什么?怎么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记者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云南一直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2月,云南省出台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对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总体设计和阶段谋划。
规划提出,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取得重大突破,形成6个千亿元级大产业、2个600亿元级产业;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为推进各项工作实施,我省相继制定出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任务清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任务清单、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等一批政策文件。
组织领导方面,我省确定了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靠前抓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多地打造了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示范样本,探索出盘活乡村资源、富裕农民生活、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业附加值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昆明:引入高端智库 打造6个实验村
提升乡村旅游服务附加值、启动乡村CEO培训计划……这些创新的理念,来自昆明乡村振兴“智库团队”。2019年8月,昆明市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协议,启动实施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
“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都市的消费能力、人才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专家团队成员、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院长助理徐进介绍,团队选取了6个实验村,因地制宜,盘活土地资源,让农户从中受益。譬如,在安宁雁塔村,团队将传统一颗印民居改造成民宿,在保护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还着力于打造“十条花巷”,提升旅游服务附加值。
“我们一直在思考,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如何尽可能提高农户收益?”徐进说,引入企业经营,农户享受到的收益较低,村集体又缺乏经营能力。为了平衡这一矛盾,团队启动了“乡村CEO培训计划”,在安宁雁塔村以村集体为主体,面向社会招募经营人才,年薪5~12万不等,此举也吸引了一批有志之士。
记者了解到,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计划利用3~5年时间,着力探索一批发挥重大示范效应、产生重大政策影响的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全面指导,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标杆样板,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昆明经验”。
从2019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用于乡村振兴,其中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分4批共安排3560万元保障建设。
目前,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产业发展上,按照村村景区化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打造万溪梨园、福安六坊、雁塔花巷、七彩梦乡、康旅石桥、彝青人家等特色品牌,探索推出农旅产品,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格局。麦地冲村2019年接待游客30.21万人,带动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23人,间接从业人员400余人,今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人才培育方面,目前全市已吸引了40余名专家学者、返乡干部成为“新村民”,聘请10余名优秀青年人才作为村级合作社CEO、CFO。在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理:率先试点 让农村人待得住,城里人喜欢来
作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大理州围绕打造“农村人待得住、城里人喜欢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农村绿色生活综合体验地目标,率先在全省开展州级试点工作。
2018年7月,大理州启动了第一批25个乡村振兴州级试点村建设,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确定大理市古生村等5个村作为州级重点试点村加以推进。2020年进一步扩大州级试点范围,启动了第二批12个乡村振兴州级试点工作。
2019年起,大理州财政每年安排乡村振兴州级试点专项经费3000万元,用于支持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10月底,第一批和第二批共37个试点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6.38亿元。初步探索形成了大理市古生村“活化乡愁”、漾濞县鸡茨坪村“五五模式”、宾川县柳家湾华侨社区“城郊融合”、巍山县大三家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洱源县佛堂村“农文旅融合”等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和做法。
走进大理湾桥镇古生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瓦白墙、斜屋顶、淡墨画的白族民居。村子里街巷整洁,溪水环绕,绿树成荫,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在开展试点的过程中,古生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编制方案时把“记得住乡愁”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办法,加大“古院、古物、古树”保护力度,保留千年古村的白族村落和历史文脉,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对老民居进行改造。古香古色的民居风格,让古生村逐渐成为大理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作为大理州乡村振兴5个重点试点村之一,洱源县凤羽镇江登村委会佛堂自然村走出了一条“软乡村、酷农业、融艺术、慢生活”的新路。当地把大地艺术与景观设计融入水稻、油菜种植中,将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景观性、艺术性有机融合,打造稻田画、油菜花海等凤羽大地艺术景观,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如今佛堂村铺起了青石板铺路,墙壁上是一幅幅田园画,家家户户改了水冲式厕所;干完农活,可以到乡村咖啡馆坐坐,或看看画展,生活十分惬意。
临沧:万名干部规划家乡 实现一村一规划
2018年,临沧市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要求做到一村一个规划、一乡(镇)一个规划、一县(区)一个规划,全市一个规划。
2019年以来,临沧市启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要求农村走出来的机关干部返乡,助力乡村振兴做规划。截至目前,累计有2.6万名干部帮助6511个村庄进行了规划建设。
与此同时,全市积极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2019年,临沧市结合各地实际,在全市选定乡镇驻地村、公路沿线村、产业村、旅游村、特色村各100个,全面启动500个示范村建设。实施“千村整治”,即在全市937个建制村、7574个自然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今年10月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的那京自村,就是临沧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得益于临沧市推行的“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在返乡干部建议下,村里确定了拆墙扩路,打造庭院经济,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的方案。
与此同时,通过环境卫生整治和增花增绿增果工程,曾经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寨子焕然一新。村民们与绿化公司合作,纷纷参与美化庭院的行动中来。如今,走进那京村,门前屋后鲜花簇拥,鸟语花香。随着游客与日俱增,村里农家乐也发展至11家,特色农产品销路不愁。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美丽乡村2000个,洁净村庄6200个,洁净庭院80248个,鲜花盛开的村庄330个,打造了出乡村振兴“临沧样本”。
当前正值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时期,在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独具特色的新模式,让广袤乡村迸发出磅礴动能,让广大群众从中享受到红利。
统筹 徐腾中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