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扶贫动态管理工作的开展,人行云南大姚县支行的挂包干部来到大姚县石羊镇土枧槽村了解近年来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一行人还没到村口就听到了不远处传来的阵阵爽朗的笑声,循声望去,只见一群身穿民族特色服饰的彝族群众正在树下捡拾核桃,有说有笑,一副幸福的模样。
挂包干部走过去和他们聊起了家常。“今年核桃收成如何?价格怎么样?种了几亩蚕桑?卖了多少钱?娃娃外出务工多少钱一个月?大猪有几头?家里的日常开支如何……”挂包干部一边聊,一边在笔记本上算着“收支账”。每一户每一笔账都讲述着一个个走向小康生活的故事。
老鲁现在是村里的“光荣脱贫户”,然而,几年前他却是村民眼中的特困户。2013年,老鲁得了肾病综合征,因为家庭贫困,后续治疗不及时导致右肾坏死,做了右肾摘除手术。妻子也因为受不了穷日子,和他离婚了。他一边治病,一边带女儿,父女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异常艰难。随着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一系列精准帮扶政策的实施,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老鲁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日子有了盼头。“以前我很少看到爸爸笑,但是他现在多了很多笑容。”老鲁的女儿对记者说。医疗费用的开支和家庭的变故使老鲁身心遭受了巨大打击,整日愁眉苦脸,觉得生活已经没有了希望。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后,在健康扶贫政策的帮扶下老鲁一年可以减少1万元的医疗开支,彻底甩掉了医疗费用这个“大包袱”。“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女儿能好好读书,上高中上大学。”性格内向的老鲁腼腆地笑着对记者说,女儿小梅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女儿听话,又懂事,这让他很欣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教育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小梅即将完成初中学业进入高中学习。
手里有了结余。“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在挂包干部的帮扶下,老鲁用产业扶贫资金发展了肉牛养殖和肥猪养殖,还加入合作社和村民一起种植桑树养蚕,有了稳定的收入。老鲁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不到3500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1250元,当上了“万元户”。“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这几年,我已经还清看病欠下的债,而且手里还有了结余,感谢党和政府。”老鲁笑着说。
住进了新房子。前几年老鲁和村里的大多数贫困户一样,只能和女儿挤在破旧的土坯房中,一到下雨屋内就成了“水帘洞”,十分危险。为了确保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村里通过进城集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一批、农村分散安置搬迁一批、危房改造建设一批、自建补助一批等政策,使贫困群众住进新房。老鲁就是在建房补助政策的支持下,通过政府5.2万元的建房补助资金盖起了新房。“我也能住进城里才有的房子了,再也不用羡慕别人了。”住进新房子的那一天,老鲁激动地流下了开心的泪水。
老鲁的小康故事是整个土枧槽村和大姚县贫困群众走向小康生活的一个缩影。2018年,土枧槽村顺利实现“村出列”,2020年年底,最后一户贫困户也将脱贫。“虽然我们挂包的贫困群众已经全部脱贫了,但我们依然会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同我们的亲人一起把小康路走得更长更宽。”人行大姚县支行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2014年以来,人行大姚县支行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沉甸甸的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聚焦脱贫责任,让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坚持行业扶贫与定点扶贫“双驱动”,聚焦产业带动,因户施策助脱贫。全行挂包干部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一对一”做好帮扶,精准发力,带领贫困群众大步走向小康生活。
作者: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