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好故事】她是开在深山的“木棉花”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7日 14:17:34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木棉花”又叫“英雄花”,它开得红艳却不媚俗,顶天立地的枝干,犹如壮士的风骨,英雄般地立于风雨中。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鹿鸣乡罗溪村三组,就有这么一朵“木棉花”,她用娇小的身躯撑起了多残家庭的一片晴天,用爱的芳香温暖着风雨飘摇的三代。

李丽珍

  她,是公婆口中的“亲闺女”,父母心中的“家乡宝”,丈夫身边的“贤内助””,儿女背后的“女超人”——李丽珍。她用15年的春夏秋冬,担负着一个特殊大家庭的责任,诠释着“孝”和“爱”的传统美德,成为当地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

  担当为妻 用爱撑起一个家

  2005年,李丽珍与本村本组的余国荣自由恋爱,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很快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婚后的生活对李丽珍来说是残酷的。“她刚嫁过来的时候,婚房都是问他哥哥家借的。”罗溪村党总支书记杨加满介绍。

一家人曾经居住的老房子

  20岁,刚结婚的李丽珍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新婚生活的甜蜜,就早早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家里住着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婆婆毕菊兰,视力三级残疾,眼睛几乎失明,膝盖又患有骨质增生;公公余济堂,腰椎间盘突出,肢体三级残疾,基本爬不了坡、上不了坎。两位老人都不能干力气活儿。丈夫有兄弟姐妹四个,但哥哥结婚后已分家单独生活,两个姐姐都已出嫁,赡养两个残疾老人的重担都压到了这对新人的肩上。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2014年的一天,刚满2岁的儿子眼睛发黄,大小便都是红色的,去医院一检查,才知道儿子得了先天性蚕豆病。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在不知所措的年纪,一切都是那么不尽人意,学会沉默,学会改变。”李丽珍在朋友圈发了这样的一句话,让人看了都忍不住为她抹眼泪,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坚强和挑战命运、改变现状的决心。

  杨加满深有感触地说:“别看李丽珍眉清目秀、瘦瘦小小的,但做起事来绝对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什么苦都吃得,什么事都能做,无论身体多累,心情多糟糕,她都会尽心竭力地照顾这一家子的‘病号’,成了家里的全职‘保姆’,她把全身心的爱都倾注到了这个平凡的家庭,是她一手把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给撑起来的。

  俗话说得好“安居才能立业,业兴才能家旺”。为了让一家人有个好的住所,过上幸福的生活。李丽珍动员丈夫出去打工,自己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

  丈夫在县城打工,一个月能赚到两三千元钱,李丽珍在照顾好老人、孩子的同时,盘好自家田地,还发展了沃柑3亩、核桃3亩、花椒3亩,养着两头毛驴,从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

  2018年,为了贴补家用,她贷款盖了几间猪舍。现在养了3头母猪,9头育肥猪,10头小猪。去年卖了3头猪,卖得13000多元钱。村里还给公婆申请了低保,给杨丽珍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全家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

通过夫妻俩的努力,一家人盖起了新房。

  “苦心人,天不负。”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辛勤耕耘下,新房子盖好、装修好了,各种电器配齐了,贷款也还完了。在李丽珍的精心栽培下,两个孩子都乖巧懂事,女儿今年上初三,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成绩都很优异。家门前还建了10多平方米的一块水泥地,成了村里中老年妇女跳广场舞的热门打卡地。

  至孝至纯 将公婆当作爹妈养

  自古以来,清官难断家务事,婆媳问题难于天。而外柔内刚的李丽珍,结婚15年来,却从没跟婆婆拌过一次嘴,还成了公婆口中的“亲闺女”。

  丈夫余国荣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李丽珍一个人身上。李丽珍常说:“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让他工作分心。只要有我在,就会照顾好全家。”

随时把拐杖放到公公身边

  “她随时都要把拐杖找了放在公婆身边,爬坡上坎都要牵着他们走。”邻居余国英说,每次一去赶街李丽珍都要买些零食回来,公公婆婆喜欢吃蜜饯,她经常买来放在公婆方便取的地方,刚嫁过来时,婆婆还对她有些意见,李丽珍很会换位思考,她不怨公婆,而是不断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让自己尽快适应这个小家庭。

  她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帮公婆洗衣服,还给婆婆梳头。慢慢地,婆婆也变得越来越开朗,逢人就说:“我家爱妹(李丽珍乳名)像亲闺女一样,对我和老伴可好了!”

  2020年8月,李丽珍的爸爸得了肺结核,李丽珍看着娘家人辛苦,自己也跑去州医院和他们轮流照顾老爸。“肺结核传染性极强,每天都戴着口罩,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得隔离。”李丽珍说,爸爸妈妈都视她为家中宝,从小就比较偏爱她这个小女儿,所以爸妈有病有痛,她只能“两边跑”,一边照顾好自己的小家,一边照顾爸妈,这是她作为女儿应尽的义务。

  9月,自己的爸爸还在病危中,婆婆又突然发起了高烧,李丽珍把爸爸交给自己的两个姐姐后,匆匆赶回来,骑上摩托就带着婆婆往鹿鸣乡卫生去,一连打了两天针,39.8℃的高烧丝毫未减,婆婆看着李丽珍又要送两个孩子上学,又要忙家务,还要随时关心着她爸爸的病情,心疼地说:“不打了,路是路远,来来去去跑着也麻烦。”

  一向乖巧听话的李丽珍,这次没有听婆婆的话,她带着婆婆到县医院检查。“你婆婆得了流行性出血热,需要住院。”医生只是说了病情,并没说这个病有多严重。刚办完住院手续,婆婆就被带进了ICU病房,每天只能三点到三点半的时候进去探视一次。

  “若有事打电话给你,要在四五分钟赶到,不能超过十分钟。”医生的话让李丽珍不敢离开半步,一直在医院走廊里待着。白天还好,一到晚上走廊里空无一人,她害怕得瑟瑟发抖,只好在县医院对面的小旅馆随便找了间房住下,但她又怕睡着了接不着医生的电话,整整四天四夜她都没合过眼。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婆婆还在ICU病房,丈夫又得了肾绞痛住进了医院。公公请人照顾,孩子请人接送,李丽珍忙得不可开交,但她没有任何怨言,只希望家人都能快点好起来。

  然而,她的孝心并没有感动上天,婆婆终究撒手人寰。“那天我真的崩溃了,我只知道婆婆病重,并没想过她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李丽珍心如刀割。

经常牵着公公在院子里晒太阳

  婆婆走后,公公情绪很低落。为了让公公忘掉丧偶之痛,李丽珍收拾起自己的伤心,比以前更加关心公公了。无论去哪儿都要把公公的饭先做好,把他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的,还经常牵着他出去晒太阳。

  今年73岁的公公说:“我家老二媳妇比自己生的还好,自己养的都做不到她这么好。”邻居们也说:“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不单是我们三组,就连整个罗溪村都被她的孝心所感染。”面对大家的夸赞,李丽珍总是微笑着说:“照顾老人,是我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赞扬的,谁都有老的时候。”

  尽善尽美 传递孝爱暖山乡

  “人生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你必须走的,一条是你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了,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李丽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村里没有哪个比她做得好。”罗溪村三组的余国政说,李丽珍嫁到余家10多年来,从她家里传出来的只有欢笑声,没有吵架声,她不仅对自家的公婆好,对村里的人都很友善,特别是她从2010年担任三组妇委以来,只要是对村民好的,她都很舍得付出。

  罗溪村地处河谷深处,村民们分居罗溪河两岸,是个“出门无平地,三步一道坎”的小山村。罗溪村的人们喜欢跳左脚舞,但是村里只有李丽珍家门前有10多平方米的一块平整的水泥地。时间一长,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几乎都在不下了。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随着沪滇资金的注入,鹿鸣乡好几个村都建了农贸市场和小广场。李丽珍及时跟村“两委”反映了这个情况,几经会议讨论,村“两委”下定了建小广场的决心。可是建在哪里?没有补偿金,谁家愿意出地?却成了大家最头疼的难题。

  婆婆生前喜欢唱歌,每当看到人们在她家门前跳舞的时候,一高兴她就来两首。想到这里,李丽珍做起了全家人的思想工作,跟大家说了建小广场的好处,不仅可以让更多喜欢跳舞的人有个玩的地方,还能让像婆婆那样喜欢唱歌的人有个表现的机会。

  家人一听李丽珍说的在理,便同意了把自家房子背后0.32亩那块相对平整的地让出来建小广场。余国政说:“她家那块地有人曾出几千块钱买了盖房子李丽珍都没舍得卖,可是为了全村的中老年人能有个活动的场所,她居然无偿地捐出来了。”

  “我是党员,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都愿意”。李丽珍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表现出的却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想高度,和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李丽珍多才多艺,她还是罗溪村洞经音乐协会的会员,她组建了罗溪村广场舞队,曾带着大家参加县上的广场舞比赛,获得二等奖。她说:“穷人有穷人的活法,老人有老人的欢乐,家人也好,村民也罢,只要大家团结友善,健健康康,互敬互爱,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就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快乐!”

  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

  李丽珍,这朵开在大山深处的“木棉花”,把“孝老爱亲”诠释得淋漓尽致。她用人间的大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人间的至孝,昭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用一颗赤子之心,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血脉相随的道义。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杨丽芳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