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见证“云端乡村”之变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30日 21:02:37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三村乡

  我驻村的地方,是被全国表彰的优秀驻村干部吴志宏同志生前曾战斗过的地方。

  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出发,穿过三个州市(红河、玉溪、普洱),经过七个县,才能抵达这个最边远的乡镇——红河县三村乡。脱贫攻坚以来,三村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全乡已于2020年实现高质量脱贫。回顾驻村历程,历历在目。这里的山、这里的村、这里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灵秀险峻,赋予宽厚胸怀;村,宁谧安静,赋予自然和谐;人,朴实无华,赋予坚韧创新。

  天还不亮,洗漱完毕。伫立于窗前,从窗口遥望远处熟悉的风景,等待着天明。远方的村寨,就是我挂包的补干村委会,下辖10个自然村,有的沉浸在云海里,像深藏的闺秀,不露丝毫痕迹;有的在云海与山腰的结合处,犹抱琵琶半遮面,带着几分羞涩,若隐若现;有的显现出一排排白色建筑,夹带着几颗即将逝去的繁星,显露在山尖一侧。

入户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经验告诉我,今天是个好天气,可以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前几天,一个老村长打来电话,说他今天要搞一个新家入住活动。特邀请我们驻村队员参加,顺便再给村民鼓鼓劲,加加油。

  老村长家,就在那若隐若现的村寨中。八点整,我带上三名工作队员出发前往他家。车辆沿着下山村道疾驰前行,不一会儿就被迫打开防雾灯,缓缓钻入云海之中。身居云中,人在雾里,是云是雾已经分不清楚,只是视线越来越模糊,视距越来越近,车速越来越慢。花了不少时间,才行驶至山脚。此时雾更浓了,明明是白天,但感觉更像是深夜。道路的能见度已不足三五米,车辆只能是龟行,比徒步更慢一些。若是首次遇见此种景况,难免让人惊慌失措。但长期生活在此的人们,却习以为常,见惯不怪。过了小桥,直接就是上坡,平时动力十足的车辆,也只能在吃力地爬行,一段时间后就穿破了浓雾,到达了老村长家。

  打开车门,一股清凉的空气带着薄雾扑面而来,凉凉的,很清爽,也很惬意。只是个别同事,缘于行进途中的紧张,加上突如其来的寒意,不由自主地打了几个喷嚏。在弱弱的几声犬吠后,满面红光的老村长和他家那条摇头摆尾的中华田园犬,半跑着来到了我们的面前。老村长一边吆喝着他的爱犬,一边迎接我们,彼此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向着他家新房走去。

老村长的新家

  来到堂屋门口,准备进入房间的一刹那,我停下了脚步,发现室内地面上贴着洁白的磁砖,真怕把地面给踩脏了。老村长看出了我的尴尬,笑说到:“没事的,乡村人不讲究,也没准备鞋套,随便些,随便踩。”进入室内,堂屋摆放着一台大电视机,正在播放着电视节目;整齐的两个大沙发,排列在堂屋的两侧;中间的茶几上,摆满了各类糖果、水果和一些小零食。室内空气中,隐隐还存留着一股淡淡的酒香。看来今天老村长高兴,已经喝过了早酒。

  想想一年前的情景,山还是这座山,地点还是这个地点。初到老村长家,是不敢随意下车的。两条凶猛的恶犬,呲牙咧嘴,一直围绕着我们的车时进时退,不停地狂叫。直到老村长慢悠慢悠地走出来,满脸愁容地把狗赶走。我们才在他半搭不理的引导下,来到他家门外。也没有叫我们坐的意思,其实也好像没有什么地方可坐。见大家呆立无语地站着,我立即掏出一盒香烟,向在场的各位成年男同胞发了一圈,然后毫不客气地走向了他们家的堂屋。

  屋门很低,不足一米七,需弯腰弓背方得入内。屋内光线黯淡,地面凸凹不平,四周的墙壁,已被火烟熏得漆黑,表面布满厚厚烟尘的白炽电灯泡,从屋顶中央直接吊下,发出昏黄的弱光。因为漏雨在墙面上形成的几处痕迹,与漆黑的墙面形成了鲜明反差。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和生活用品,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零星地放置在各个角落,凌乱至极。

  老村长家的房屋被鉴定为危房,只能修缮加固或者拆除重建。之前已有工作组多次前来做思想工作,都无功而返。我刚来当驻村队长,遇到这种情况,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脱贫攻坚,先易后难,冲刺阶段,就是做最难做的工作,啃最难啃的“骨头”。

  也就是那一天,我坐在他家火塘旁,拿出自带的一罐白酒,给老村长满上了一杯。他喝酒,我喝茶,我们一边喝,一边聊。开始拉家常,随后讲政策。老村长总是爱听不听,爱理不理,只顾抱着水烟筒,不停地吸着,一言不发。慢慢地,我改为谈生活、谈未来,什么风土人情、天南地北、卫星航母,想到什么聊什么。从早上十点,一直聊到太阳西下,他才下定决心将自家危房拆除重建。

  在享受危房拆除重建政策补助的同时,他们一家不再有等靠要思想,而是自力更生,一家四口劳力分工合作,两人在家负责建房,两人外出务工赚钱购买建筑和装修材料。用半年时间,建起了二层半砖房,之后三个月,完成了装修,并添置了不少现代家用电器和生活必备物品……

  伴随着阵阵的鞭炮声、锣鼓声以及大人小孩的喧闹声,老村长家的新家入住仪式正式开始了。老村长叫我讲几句,我还没张口,群众的掌声就响了起来。我没有拒绝,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告诉乡亲们:“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乡亲们今天能享有的幸福美好生活,要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要感恩于党、感恩于政府、感恩于我们处于的这个和平时代。必须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我不知道乡亲们能否听懂,只觉得到这是一个开展随机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好场合。老村长用当地的民族方言,向乡亲们翻译了我讲话,并发表他自己的感慨。听着乡亲们那欢快的笑声,看着乡亲们那充满幸福的脸庞,以及眼神中展露出的信任与渴望。我感到这一年的驻村工作没有白干,汗水没有白流。

看望受伤群众

  离别时分,又是太阳西下时刻。回望远方,山,还是那座山,只是注入了更多的灵气;村,还是那个村,只是看上去更加的和谐;人,还是那些人,只是体现出奋斗的精神。山下浓雾早已散尽,山间梯田,在夕阳的映射下显得格外靓丽。

  脱贫攻坚的丰碑已载史册,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这里的山,这里的村,这里的人,生活水平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不断充实中得到升华。“变”在山上,“变”在村里,“变”最终在人的精神世界之中。

  云南网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陈子发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