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要闻 >> 普通要闻 >> 正文
怒江,我为你歌唱!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9日 14:17:22  来源: 学会观察

  原标题:怒江,我为你歌唱!

  编者按:摆脱贫困是全世界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和共同理想,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共同使命,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任务。作为实施精准扶贫中的“怒江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了“独特启示”和“典型样本”。本文提出我省应深入总结怒江经验,将怒江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为周边国家乃至世界各国推进减贫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加快推动全球减贫事业。


怒江美景

  目前全球仍有7亿多人口挣扎在贫困线上,世界减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将消除极端贫困列为首要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减贫成就加速了全球减贫进程。怒江州作为“三区三州”之一,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和发展条件缺乏的特殊州情决定了怒江在脱贫工作中的特殊地位。近年来,怒江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全力打造绿色转型样板、民族团结典范,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也开创了新局面。2019年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怒江州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造了具有国际意义的“独特实践”。因此,“怒江经验”将推动建成绿色开放怒江,实现怒江对外开放水平新跨越、新发展、新突破。面向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怒江州提出了绿色开放的新思路,打造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

  一、推动怒江打造“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的重大意义

  打造“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重要指示的“怒江实践”,是“三区三州”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体现,为全球减贫事业、国际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启示”。

  从国际意义看,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有8亿多人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怒江州具有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具有的贫困特征和没有的贫困特征,怒江打造“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不仅是对中国、对云南打造示范样板,也是为全球边疆发展、民族团结打造“中国样板”、“云南样板”,体现“中国力量”、“云南力量”。

  从政治意义看,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接见”、“两次回信”、“一次听取工作汇报”、“多次指示批示”为怒江州实现全面脱贫指明方向,将推动怒江打造绿色开放的新局面。怒江州打造“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重要指示的“怒江实践”,推动怒江打造边疆民族团结发展新样板形成“国际经验”对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拓展新国际减贫交流与合作途径、开辟世界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重大意义。

  从经济意义看,怒江州打造“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有利于促进怒江州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凝聚强大合力,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怒江州现代化经验模式,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怒江毗邻的缅甸属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19年人均GDP仅为1400美元,据世行最新预测显示,缅甸贫困率将从2019年末的22.4%升至27%,将怒江打造成为缅甸等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典型示范,为全球减贫贡献伟力的“怒江实践”。


怒江新城

  二、区位优、特色强、资源丰,怒江实践成果颇丰

  独特的开放区位优势。怒江州国境线长达450公里,占中缅边境线的22.3%,是中国进入缅甸、印度的最佳捷径,是中国面向印度洋开放、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前沿。怒江的片马口岸是滇西北通往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唯一陆路通道,也是我国进入“两亚”、沟通“两洋”、连接“欧亚”大开放格局中的重要陆路贸易通道,具有独特的对外开放区位优势。

  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一直是怒江州的工作主题,是怒江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之一。怒江州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22个少数民族占全州人口的93.97%,集“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独有民族、跨境民族于一体,各少数民族与缅甸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互联互通不断加强,建立起牢固的互利合作关系,促进边境地区共同发展。

  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绿色是怒江的生态底色,也是怒江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成色,2020年,怒江成为全国草果的核心产区,种植面积达111万亩,16.5万名贫困群众从中受益。怒江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是世界级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高山峡谷观光、民族风情体验、文化生态科考神奇秘境探险、休闲养生康体为一体的丰富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最后驿站。近年来,怒江充分发挥在特色生态农业、低碳工业、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的比较优势,将推动怒江提高绿色产业吸纳与产品辐射能力,打造成为绿色开放怒江。

  丰硕的怒江实践成果。怒江州作为“三区三州”之一,占怒江州总人口60%的32万“直过民族”摆脱千年贫困,创造了我国精准扶贫事业“一步跨千年”的奇迹。怒江按照“进城抵边”的安置思路,通过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推行EPC建设模式,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小城镇建设有效衔接,实现守边固边、稳定脱贫与生态保护共赢。近年来,怒江对缅互联互通能力加速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9年全州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是2015年的3.68倍。怒江将建设半山酒店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区的重要抓手,促进云南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0年怒江建成6个半山酒店、4个精品酒店和16家旅游民宿。“怒江实践”生动诠释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和追求。


峡谷怒江养心天堂

  三、聚合力、创样板、谋发展,推动建设绿色开放怒江

  充分利用怒江多民族优势,创新多民族文化合作方式,以边疆繁荣稳定、绿色开放发展为目标,从“牢固基础、创新模式、推广宣传”三方面提出怒江巩固脱贫攻坚“新成果”、打造边疆团结“新样板”、开启绿色开放“新篇章”的建议。

  (一)牢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新成果”。

  通过建立防止返贫致贫机制、落实民生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动怒江州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一是建立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织牢防返贫网。建立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机制,针对有效防止建档立卡脱贫人口返贫和档外人口致贫风险,压实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责任,对全州农户现有劳动力、收入支出和家庭产业发展能力以及“三保障”等情况,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开展常态化监测。建议省级、州级财政加大对怒江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的支持,联合帮扶企业设立专项奖励资金项目,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保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拓展扶贫贴息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等帮扶措施。

  二是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织密民生保障网。建议由怒江州人社部门牵头,支持各县区对返岗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稳岗就业补贴和防疫补贴。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支持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继续推行“党支部+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村社合一”发展模式,依托兰坪通甸现代农业产业园、泸水老窝沃柑产业基地等大型农业产业基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严格推行“一站式”及时结算和落实“互联网+”支付政策,加强与医保、商保、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拓展在线支付功能,把患大病、慢性病贫困群众和残疾人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完善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制度。

  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织好人才引进网。继续完善怒江公路网体系,支持兰坪丰华机场加密省内及周边省份新支线及短途运输航线,开通机场至兰坪县、泸水市的“陆空联运直通车”,提高怒江州人文交流便利性。加大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投入力度,完善口岸、园区等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辟对外商贸人文交流的新场景。建议省级、州级财政在履行本级教育支出责任的同时,加大对怒江引进人才的支持力度,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建议怒江州借助外界力量发展职业教育,建立职业院校结构化教学团队,积极开展与缅甸地区教育和人才培育合作,把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怒江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训中心。推进 国门学校建设,支持边境城市与国际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办学,加强缅甸地区中小学生跨境就读管理。

  (二)创模式,打造边疆团结“新样本”。

  通过打造“绿色开放新高地”、“绿色香料之都”、“峡谷怒江养心天堂”生态旅 游牌等模式,积极探索生态“创建”向“示范”转化,打造“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成果。

  一是加快发展沿边开放型经济,打造“绿色开放新高地”。依托区位人文优势,以片马口岸等开发开放平台为载体,支持片马口岸转新开为一类口岸,将怒江打造成为云南对缅开 放合作新高地、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支点。依托片马口岸、岗房、金索朗、俄嘎、亚坪、丹珠五条通道,提升六库镇、上帕镇、茨开镇、片马镇等重点沿边城镇发展能力,强化边境城镇口岸建设,建设国门口岸特色城镇,打造一批不同类型、有特色、能复制、可推广的边境小康。全面推进边境贸易,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创新发展。支持怒江州建设一批加工贸易产业园区、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试点,发展“边民合作社+边境落地加工”模式,推进建设片马边贸扶贫产业园,发展适合边境贸易特点的电商新业态,推动“边境贸易+电商”发展。

  二是持续抓好峡谷特色农业,建设中缅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创建“绿色香料之都”。全面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建议由怒江供销社牵头,引导和支持企业、合作社建设“三品一标”,积极创建“绿色香料小镇”,构建集“科研+种植+加工+展示+销售+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绿色香料全产业链体系,开发草果浆、草果汁、草果酒等衍生品,打造怒江高原生态产品品牌。利用全国扶贫日、怒江傈僳族阔时文化旅游节、怒族仙女节、独龙族卡雀瓦节、普米族情人节和泸水澡塘会等传统民族节庆活动,展示推介农产品,提高本土特色农产品知名度。推动与缅方合作建设中缅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以草果、高黎贡山牛等特色农业为发展重点,推进跨境种植、跨境养殖,以种养加循环经济的方式,带动怒江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响“峡谷怒江养心天堂”生态旅游牌。依托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美丽公路建设机遇,建设片马、独龙江跨境旅游小镇,打造集高山生态观光、户外运动体验、高山峡谷探险、民族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片马—拖角—劳洪—密支那滇缅跨境旅游线。支持各县区依托怒江独特的峡谷地貌优势,结合县市政府驻地区位条件、重要景区景点等,在贡当神山、石门关、石月亮、腊母甲、依地坝、丙舍坝等具备建设条件的悬崖、半山坡建设半山酒店。继续发挥怒江生态资源、民俗风情等优势,利用边民互市优势,打造观光农业、中药材种植康养基地、民宿等,支持怒江与友好城市共建中医治疗中心,推动针灸学术国际研究基地建设,使中医药成为怒江对外开放合作的特色名片。

  (三)强宣传,谱写绿色开放“新篇章”。

  通过讲好边疆民族故事、做好新媒体营销、增强与周边地区联动宣传等渠道宣传推广绿色开放怒江。

  一是讲好边疆民族团结故事。培养一批创建工作讲解员队伍,通过“民族团结宣传月”、自治州成立纪念日、纪念活动、民族节庆、胞波狂欢节、中缅智库高端论坛等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拓展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开展民族团结进校园、进社区以及民族政策宣讲等活动,采取唱红歌、说身边事、巡回宣讲等形式,讲好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小故事”。创新探索“红色教育+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模式,积极探寻红色教育基地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的实现路径,打造“边疆民族团结进步长廊”,以片马风雪丫口纪念馆为中心,讲好红色故事,搭建并延伸党性教育大课堂。以怒江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为案例,在贡山县积极筹划“两山”理念主题教育实践基地,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

  二是做好新媒体营销。基于微信公众号生态体系,推出“爱怒江、讲怒江、游怒江”专栏,着力宣传“峡谷怒江养心天堂”生态旅游牌。由州政府牵头拍摄《怒江》纪实片,并对外翻译出版和版权贸易,依托“云南网”、缅甸媒体YTV电视台、爱奇艺海外宣传平台等媒体策划重大主题宣传,推动《怒江》“走出去”,加大力度宣传怒江在世界减贫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联合云南省政府网、怒江州政府网、新闻网等官方微博平台面向社会推出广泛征集“绿色开放怒江VLOG”形象拍摄大赛,设置奖项等级,利用评选活动提升关注度。邀请“直播网红达人”到拍摄民族团结实纪、感悟等视频上传到朋友圈、抖音等大型平台,宣传“独龙族故事”、“舌尖上的怒江”、“草果飘香”等怒江特色文化,增加荧幕曝光度。

  三是增强海内外联动宣传。以网约车、旅游巴士等交通工具为载体,发挥高速公路密集等交通资源丰富的优势,利用其流动性,提高怒江“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宣传的覆盖度。宣传推介“怒江实践”。建议 以侨为桥搭建推广平台,鼓励海外云南人成为“怒江实践” 宣传员,传递中国声音,讲好怒江故事,向世界积极宣传怒江成功的实践案例,解读打造“国际民族团结、绿色减贫和沿边开放的新样板”的历史新机遇。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社团优势,充分调动海外侨胞在资金、技术、管理、人脉等方面的优势和资源,协助怒江政府部门和企业、科研单位到海外开展各类经贸科技人文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姬祥虎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