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要闻 >> 普通要闻 >> 正文
云南日报南耀平文章:历史跨越 辉映云岭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30日 17:58:45  来源: 云南网

  南耀平

  (一)

  这是一段镌刻历史、辉映云岭的峥嵘岁月。8年时光,4800多万云岭儿女同心同向,用坚定决心铺平追梦之路,用不懈创造夯实筑梦之基,用磅礴伟力打开圆梦之门,云岭大地处处激荡着决战决胜的昂扬斗志、乘风破浪的澎湃豪情。

  这是一条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奋进之路。全省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热度、速度,绷紧弦、加满油,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总负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的责任链、任务链,锁定目标、倒排工期、攻坚克难,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这是一曲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时代壮歌。从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到所有贫困县如期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一跃跨千年,云南各族人民用实践证明了“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精准帮扶模式的巨大成功,用脱贫成果有力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天的云岭大地,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变、人民群众收入大幅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特色产业培育和就业状况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成绩的背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放射光芒,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强力支撑,是广大干部群众用汗水和生命汇聚的磅礴力量。

  在云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之际,我们既向那些流汗流血奋斗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更用情用心梳理这段光辉征程,总结这份答卷背后的云南实践、云南经验、云南智慧,进一步明确其中凝聚的实践价值、未来意义,鼓舞我们勇担重任、接续前行、开创新局……

  (二)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千百年来,“美丽”是我们的衣裳,“贫穷”却是总也抹不去的硬伤。

  曾经的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全国第二、贫困县数量全国第一。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云南有4个,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被列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全省129个县(市、区)中,122个有扶贫任务,有88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27个是深度贫困县。按照国家统计标准,2012年底,全省贫困人口超过933.3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46.4%,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接近一半。全省贫困发生率超过20%,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超过30%。

  造成云南贫困问题的复杂成因里,既有素质原因,也有资源因素;既表现在贫困人口个体生产生活困难,也表现在区域性整体发展滞后;既受历史原因、自然条件、区域环境、个体素质等因素影响,又与文化习俗、民族宗教、社会治理、边境问题等因素交织,致贫原因复杂多样……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云南,承担着任务最重、难度最大、成本最高的脱贫攻坚责任。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为了兑现“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贫困地区都不掉队、一个兄弟民族都不落伍、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落下,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当作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脱贫成效回报群众的热切期盼。

  在这场硬仗中,我们用责任担当书写全胜决心、为民真情。从省、州市到县、乡、村,“党政主责、部门同责、干部主帮、基层主扶”的责任体系层层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党政同责促攻坚”组织领导格局迅速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行业扶贫主责部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驻村帮扶干部闻令而动、尽锐出战,投身脱贫攻坚一线,把党的扶贫政策、关心关怀落实到每一位贫困群众的身上。

  在这场硬仗中,我们用精准要义织就政策体系、机制细网。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工作逻辑,探索实践 “六清六定”做法,全面创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各地各级建立起严格的考核管理机制和贫困退出工作机制,确保脱贫过程扎实、成果真实。

  在这场硬仗中,我们用务实举措补齐短板、做强弱项。全省上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查漏补缺,在排查问题上再下功夫,深入开展脱贫成效“回头看”,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排查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等,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提高脱贫攻坚的质量、成色。

  在这场硬仗中,我们用真心真情转变作风、锻造战力。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克服盲目乐观、疲惫厌战思想和“过关心态”,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一刻都不放松地狠抓攻坚工作落实。在脱贫攻坚的火热战场上,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及广大扶贫干部一鼓作气,乘势而上,舍小家顾大家,心无旁骛投身脱贫攻坚,把忠诚写在了红土高原上,将大爱留在了脱贫群众心间。468名党员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担当……

  (三)

  2020年11月13日,镇雄、会泽、屏边、广南、澜沧、宁蒗、泸水、福贡、兰坪9个贫困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我省8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回首过往,从2017年首批15个贫困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到2018年33个,再到2019年31个,云南贫困县脱贫摘帽步履扎实、成效卓著。如今,全省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云岭大地上延续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与全国同步迈进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千年夙愿一朝梦圆,靠的是历史的自觉、担当的韧劲,靠的是思想的引领、行动的遵循,靠的是精神的伟力、坚定的信念。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以“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内核的“西畴精神”,把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生动地印刻在壮乡苗岭;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西北勒乡,干群一道传承发扬“石头缝里刨穷根”的“西北勒精神”,全乡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在怒江大峡谷,“怒江缺条件,但不缺精神、不缺斗志”的奋斗精神,成为支撑这个深度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战天斗地的信心源流;在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芭蕉箐小组,身残志坚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用“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的奋进精神战贫斗困,激励着无数后来者自立自强、奋发进取……

  没有拔不掉的穷根,没有移不走的穷山。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改变了云岭大地的山山水水,其中所展现出来的脱贫经验、脱贫精神,也正在重塑着这片热土、滋养着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精神世界。

  今天,我们致敬这个伟大胜利,是为了致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回顾这段不凡征程,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弘扬奋斗精神,增强开拓进取的勇气和力量。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牢记嘱托,接续奋斗,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尺寸之力积千秋之功,以奋进不息创新美蓝图,以苦干实干书写历史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家琦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