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基层一线 >> 正文
他,放弃矿厂“厂长”变身牛场“场主”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3日 08:36:00  来源: 云南网-云南扶贫热线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关璋村,一个46岁的阿昌族汉子曹肖祥,在经历了几次创业失败后,仍凭着一股子不服输和敢闯敢干的韧劲,毅然决定回乡把创业定在发展养牛产业上。

  短短三年多时间,曹肖祥把养殖规模从17头扩大到了68头,把自家的养牛场做成了当地的示范基地,带动当地阿昌族群众走上养牛致富路。

  而18年前,正值青壮年的28岁阿昌汉子曹肖祥,听说当矿工能挣钱,就只身来到了怒江州一家矿业公司当了一名矿工。他从一名普通矿工做起,后凭借自己勤奋努力当上了技术工人,之后还当上了选矿厂的厂长,并在当地成了家。由于曹肖祥的扎实肯干,公司还奖励了他一套房子,这在当时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可正当曹肖祥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事业时,矿山却停产了,曹肖祥也因此失业,妻子也与他离婚,那时的曹肖祥感到前途渺茫,看不到未来,一度对生活事业失去了信心……

  失业再创业,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

  面对挫折和失败,曹肖祥说:“生在哪里就从哪里开始,我要回到家乡创业,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2018年,在外漂泊了15年的曹肖祥回到家乡,准备把在外打工挣的钱投入到生猪养殖,当时生猪价格低,曹肖祥想这样投资起点低,风险也就相对较小。正当曹肖祥准备着手干一番事业的时候,经过咨询后才得知相应创业政策还没到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曹肖祥又远赴浙江打工,但不能适应沿海地区的生活条件,没干几个月曹肖祥就收拾行囊回家了。


曹肖祥和他饲养的牛在一起

  这次回来,曹肖祥下定决心一定要闯一条路子来。说干就干,曹肖祥在考察了市场行情后,发现黄牛肉价格稳定,并且成品牛的销路较好,于是决心发展黄牛养殖产业。通过完善各种手续后,曹肖祥在银行贷款10万元再加上自己积攒的20余万元,就在家里建盖起了养殖场,自己当上了“牛场长”。

  选好路子,依靠双手勤劳致富

  关璋村是全国少数几个阿昌族聚居村之一,近年经过多方扶贫投入后,关璋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成为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阿昌群众依靠种植水稻、烤烟、甘蔗、茶叶等农作物增加家庭收入,全村群众走出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与村里的群众一样,曹肖祥也在自家地里种植了3亩甘蔗和8亩苜蓿用来喂牛,这样就解决了养牛的草料问题。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曹肖祥自己种植的草料已满足不了需求,曹肖祥就按市场价格向乡亲们收购草料,一下子就带动了村里的农作物种植。

  刚开始,曹肖祥从附近县市腾冲引进17头新品种肉牛,从此开始了他的养牛生涯。曹肖祥一边苦心钻研饲草饲料、疾病防疫、养殖技术等知识,一边积极向养殖大户、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请教,这样边养殖边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养牛技术。

  养牛不仅需要技术,同时也是个体力活。为了搞好肉牛养殖,曹肖祥每天起早贪黑,一心扑在养牛上。辛勤付出终有回报,经过8个月左右的时间,曹肖祥养殖的第一批牛出栏了,除去成本后纯收入达到了2万多元,这让曹肖祥更加坚定了养牛致富的信心。

  扩大规模,养殖产业再上新台阶

  曹肖祥心中有着奋斗的目标,那就是要把肉牛养殖做大做强。对于这一目标,在曹肖祥刚回乡创业时,村里的好多人都觉得不切实际,但曹肖祥却“倔强”地认为:“一时的失败和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倒下而爬不起来,只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会有成功的一天。”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曹肖祥坚定地推进自己的肉牛养殖产业,在自家的田地、林地扩大了饲草的种植规模,积极为扩大养殖规模做好准备。

  “别看养殖场规模不大,一年下来草料和玉米等各种饲草的消耗却很大,为节约成本,从饲草的种植到收割、搬运,再到饲草的加工和喂养,每一个程序都靠自己做,只能是多节约一点,就是多赚一点。”曹肖祥这样说他刚开始创业的情况。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曹肖祥的养殖场已出栏肉牛39头,除去成本创收6万多元,养牛产业获得了初步成功。他把赚到的钱一部分用于翻新自家的老房子,一部分投入到扩大养殖规模上,决心在村里带头做好养殖产业。

  2020年,曹肖祥申请贷款33万元,投入13万元租土地种植饲草,投资20万元建成饲料存储可达200余立方米、肉牛存栏90余头的养殖场,养殖规模也逐渐发展到68头。随着规模的扩大,曹肖祥还雇请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帮助种植饲草和加工饲料,一年下来支付工人工资5万余元。

  “养牛让我富了,但一家富不是富,只有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曹肖祥对自己养牛取得的初步成功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只要有养殖户来“取经”,曹肖祥总会把牛舍建设、品种选择、饲料搭配、疾病防疫等方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

  经过不断的观察、实践和总结,曹肖祥发现村里有着适宜种植饲草、发展牲畜养殖的条件,于是曹肖祥就在村里带头成立了养牛合作社,带动20余户农户养殖肉牛,每户根据自身条件养殖黄牛1到10头不等,在村里掀起发展养殖业的风气。

  随着养殖业的兴起,也相应地带动了当地种植业。群众的收入也因乡村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应而大幅提高,像曹肖祥这样过去在外打工的人也纷纷回乡创业,有声有色地搞起了种养殖产业。如今,对于关璋村阿昌群众来说致富不再是梦想。

  云南网通讯员 董诗林 徐磊

责任编辑:姬祥虎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