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扶贫热线 >> 扶贫动态 >> 正文
红河弥勒:绿水村续写“椿天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17:16:00  来源: 云南网-云南乡村振兴

  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竹园镇绿水村委会,蜿蜒起伏的山野吸引着不少游客,原来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香椿树,有的红叶如火,有的郁郁葱葱。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四季香椿,在一望无际的万顷椿涛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成为一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靓丽风景。香椿成为绿水村这个昔日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支撑产业,并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新步增后劲,续写着更多“椿天的故事”。

  “干”字为要谋发展

  绿水村辖新平、下法门、上法门、绿水4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1511米,现有农户306户874人,其中脱贫户68户226人。全村土地面积36.3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积仅有3761亩。产业长期以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过去也适当种植了几千亩的老香椿。但是,传统的绿水法门香椿为少部分农户零散种植,规模不大,品牌不响。如何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成为村党总支部“一班人”不断探索的课题。


漫山遍野的香椿树,成为群众致富产业

  为解决产业小、散、弱的问题,经过多方论证,他们以“一村一品”为突破口,结合香椿耐干旱、产业历史悠长、群众认可度高的优势,采取“村组干部先行发展、通过村组干部传帮带农户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推进法门香椿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面积最多的要数老支书徐有林,全家种植了200多亩。村民徐永凯,也是最早开始尝试的农户之一,现在发展到130多亩。在他们的带动下,4个村小组都种香椿,全村涌现出20多户种植大户。

  绿水村缺水一度出了名。没有水,就难以发展产业。为此,他们加大香椿产业基地的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50万元实施2公里长的引水管道、安装变压器等提水工程,整合烟草项目建设地边水窖127件,解决了水的问题。有了水,他们还投资220万元建设新平路、下法门路,解决路的问题。

  同时,在全村新建了3个冷库,其中上法门2个、下法门1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为已种植的8060亩老香椿提质增效带来了便利,并借势大规模地推广新香椿种植17700多亩,目前已累计完成25000多亩的香椿产业连片发展。弥勒市乡村振兴局局长何劲文介绍,为了进一步提升绿水村的产业发展质量,2021年又对绿水村投资近300万元,包括产业道路建设资金131万元,修筑道路3.8公里,还有人畜提水工程140多万元,9月份已开工,预计11月30日试水,灌溉面积将超过8000亩,覆盖到新平、上法门2个小组。

  “闯”字当头赢市场

  香椿,又名香椿芽、大红椿树,也叫椿天,营养丰富,并具有食疗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红色的老香椿,1月份就上市了,成熟早,品质好,每公斤可卖到160—180元,也不愁销路。但是,只能卖1—2月份,收入不大。新香椿属于四季香椿,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收。


香椿成为群众致富产业

  绿水村香椿规模不断扩大后,如何打开销路客观地摆在村民的面前。村民徐永凯牵头,与杨春云(现任村监委会主任)、王保明(投资合伙人)等一起,先到北京蔬菜批发市场,主动自我介绍联系到批发商王丘元、王智新,后来又到山东济南矿山蔬菜批发市场找到批发商薛志,请他们帮助卖货,并按每公斤5元的标准付给他们工资。这种模式一直沿用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对方需要多少香椿,由批发商直接提供订单。香椿一件2公斤,每天发货2000多件,也就是4吨以上。

  目前,绿水村香椿通过空运,销往全国各地,还在上海、天津等地也拓展了市场。已担任绿水村委会副主任的徐永凯非常自豪地介绍说,绿水村每年兑付给昆明长水机场货运公司的空运费都要超过300万元,村民也成为机场货运公司的座上宾。每年春节,他们都要请绿水村种植大户到昆明吃年饭,畅谈合作计划,交流市场信息。

  产业要长久,还必须抱团取暖,协力发展。为创新经营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效益,徐永凯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将分散经营、各吹各打的农户聚合起来,成立绿水村法门香椿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对接市场,补齐了传统单打独斗、市场对接能力弱、销售渠道窄、销售半径小的短板。


香椿喜获丰收,群众笑开颜

  目前,绿水村已成立香椿专业合作社5个,社员达271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88%,形成村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模式,而且也能够快速召集社员,形成一定生产规模效益。2020年2月24日—29日,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一些超市关门,产品销量急剧减少,收上来的香椿只能降价销售,绿水村法门香椿专业合作社一周时间就亏本9万元。这个损失当然全部由合作社来承担,风险没有再转嫁给社员。这样一来,更加坚定了村民跟着合作社干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面对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他们又开始筹划香椿的深加工,准备做香椿酱、香椿油等。弥勒市农业部门也在积极筹备地理标识,努力让“法门香椿”“绿水香椿”成为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

  “成”字托底显效益

  绿水村香椿种植产业发展,带来的直接效益是村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竹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建庄介绍,香椿种植效益比较好,比玉米地要高出很多,比烤烟的效益也要好。有水的地方每亩产量400公斤,没有水的地方也能确保150—200公斤/亩,均价40元/公斤左右。目前的2.5万多亩已经全部都有产值效应,每亩按2500元的纯收入计算,总收入超过5000万元,绿水村户均每年增收15万多元。脱贫户徐伟,种植香椿100多亩,一年收入20多万元,不仅脱了贫,而且还购买了一台20多万元的汽车跑运输。

  香椿属于天然的绿色食品,不生虫,也不需要打药。同时,香椿树体相对高大,属于经济林,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这样,不仅绿化了荒山,也美化了家园,凸显出巨大的生态效益。

  下法门村小组发展四季香椿种植5000亩,2019年年产值达1250余万元。驻村工作队员汤文伟是市林草部门派驻下来的,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2020年开始对绿水村的低效林进行改造提升,让村民享受退耕还林政策,率先将下法门的1500多亩林地纳入低效林补助政策,一年补助600元/亩,连续补3年,每年享受政策补助资金90多万元,三年合计270多万元,不断地激发了村民种植香椿、绿化家园的积极性。

  作者 李熙

责任编辑:姬祥虎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