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乡村振兴 >> 要闻 >> 普通要闻 >> 正文
昭通水富:乡村变景区,美景变“钱”景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4日 11:21:51  来源: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昭通水富:乡村变景区,美景变“钱”景

  昭通市水富市云富街道新寿村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这个“牛鼻子”,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产业互融的发展道路,让乡村变景区,美景变“钱”景。

  民主治村,村貌变美

  新寿村落实10户联保及下沉单位、政法干警挂村联片制度,成立乡村治理委员会4个,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10名,制定教育激励、红白喜事操办、门前“三包”、人居环境评议等各类规章制度11个,实现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干。

  以“三清一改治七乱”为重点,整合各类资金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287座,安装路灯580盏,村域环境实现“脏乱差”向“洁净美”的华丽蜕变。

  坚持“支部引领+村民自治”模式,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常态化开展“书记讲堂”、操家理务比拼活动,组建爱心超市、实施垃圾分类、评选美丽家庭,逐步探索村民自治经验,激发村民作为乡村振兴“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新寿村街道 图源:“微水富”微信公众号

  组织强村,“堡垒”变强

  选优配强4名党支部书记、14名小组长,成立由村党总支书记兼任理事长的全市首家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建立党总支与合作社联席会议等制度,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引领带动村民成立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黄桃种植合作社、肉兔养殖合作社等7个合作经济组织。

  动员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本村大学毕业生共84人回村创业,从中发现、培养和选拔“80后”村干部5名,2021年换届后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从44岁下降到37岁,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增强了班子整体活力。建立由“基本报酬+绩效补贴+参保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组成的村干部补贴待遇制度,提升干事创业积极性。

  建立村级人才库,从中发展党员、入党积极分子12名。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平台,邀请老书记、年轻企业家、退休教师、专家学者等组建“美丽乡村建设讲师团”,围绕惠农政策、农业技术、劳务技能等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全村121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先后培养了11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形成了乡风整治党员带领、服务群众党员带头、产业发展党员带动的良好氛围,党组织和党员成为群众“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的主心骨。

  产业兴村,乡村变富

  把党支部建到产业链上、把党员身份亮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招商引进优秀团队水富青云发展有限公司,形成“村党总支+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运营模式。以本地水果、竹编等农特产品为依托,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打造2800平方米集理论宣讲、科普研究、人才孵化、农产品展销、技能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核心农耕研学产业基地,开展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农耕研学5期、村民技能培训4期,累计培训4000人次,拓宽村民致富增收渠道。

  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管理种、合作社指导种、大户示范种、农户跟着种”的方式,把“碎片化”土地集中起来,流转土地1700余亩,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种植油葵、百合等景观作物,建立猕猴桃种植基地1个、七彩稻田基地2个、兰草基地3个,带动群众种植猕猴桃1200亩、黄桃300亩、李子260亩,年产值达240万元。

  采取“村党总支+规划公司+农户”和农户自建等多种众创模式统一规划村庄,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庭院经济,完成民居风貌改造207户,培育农村新型市场经营主体46家,开办民宿、农庄、便利店、冷饮店,带动183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猕猴桃种植基地 图源:“微水富”微信公众号

  人才兴村,培育乡才

  将“人才兴村”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通过实施“三项行动”,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着力破解农科人才不足、能力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

  培养兴村“CEO”。围绕新寿村“乡村振兴省级精品示范村”建设项目,实施优秀人才回引行动、人才“暖心”行动,回引优秀人才17名,培养储备村组后备力量23名。推行村党组织书记结对回引人才帮扶机制,鼓励回引人才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和集体经济组织,着力培养懂农业、会管理、善经营的乡村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公开引进“乡村CEO”等管理人才6名、培育乡村旅游经营人才9名、财务管理等专业人才7名。

  壮大兴村“主力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推行“一般农户—农庄户—党员户—示范户”四户培育模式,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等形式,依托新寿猕猴桃、黄桃、花艺栽培等现场实训基地、返乡创业孵化园等载体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产业科技培训800人次。依托校地合作,聘请宜宾学院相关领域专家采取专题面授等方式,提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产业经营主体技术能力,培养农业综合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252名。

  育强兴村“排头兵”。聚焦农旅发展、研学产业、庭院经济发展,结合“万名人才兴万村”“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组织本村擅长规划、文旅、设计、农林、电商等方面41名人才下沉村组一线参与交通规划、指导产业发展、推介乡村美景,推出宣传视频6期,累计流量达19万人次,帮助群众销售猕猴桃、黄桃、李子达110万元。乡村人才实现由“众”到“精”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源:“水富党建”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陶媛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